分享书香|可敬可爱的南沙爸爸
北京日报小苗

2025-11-01 09:13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校园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迷人的魅力。爱心义卖的意外收获、反复磨炼升旗技巧、激动观看“班超”足球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不断获得新鲜的生命体验。

可敬可爱的南沙爸爸

——读《风筝是会飞的鱼》有感

房山区良乡第三中学初一(5)班 滕婉瑜

读了《风筝是会飞的鱼》,我才知道在那美丽的南沙群岛上,有一群可爱的边防守礁军人。他们的脚下是孤独的岛礁,四周是水天相接的海洋。

书中讲了南沙群岛上有一位守礁军人叫冯太阳,他通过一篇报道资助了六岁的孤儿艾奇,通过书信给他讲述着他在南沙群岛的趣事,少年夏树为不认识字的艾奇读信。艾奇称冯太阳为南沙爸爸。南沙爸爸与艾奇通了几年信,却在艾奇准备去看望他的前一个月,在执行救援任务时牺牲了。可是后来,艾奇依然能收到他的来信,那是南沙爸爸的战友们为了不让他失去生活的信念而自觉进行的爱的接力。艾奇和夏树,就在这种温暖的爱中茁壮成长,长大后的夏树,也成了新一代的守礁军人。

曾经的艾奇性格孤僻,是南沙爸爸一封封幽默的来信,慢慢打开了他的心扉。夏树在给艾奇读信的过程中,也被感动着,慢慢有了精神寄托。通过书信,他们了解到,在距离祖国大陆的最南端20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批可爱的守礁军人,他们在大雨中洗澡、在岛上试着种植各种植物,最后还培育出了太阳花。他们会把鱼皮晒干,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寄给亲人和朋友们。会飞的鱼,便是南沙爸爸寄给艾奇的风筝。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被深深地感动着。曾经,碧海蓝天、成群的海鸥是我心中的南沙群岛。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那里还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南沙爸爸。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在遥远的海疆克服重重困难,守护着我们的祖国,坚守着祖国边疆的安宁。此时此刻,我只想向他们行一个队礼,对他们崇高的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近期征文:

读后感栏目

阅读人文社科类经典名著和当代佳作的心得体会。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3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