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2 19:38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三季报近日全部出炉。综合来看,六大行集体交出稳健答卷,主要财务指标持续稳中向好。
从盈利表现看,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业绩有所改善。各大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三季净利超万亿元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全部恢复同比正增长,业绩表现有所改善。从净利润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2208.59亿元、2573.60亿元、1776.60亿元、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同比增长0.33%、3.03%、0.62%、1.08%、0.98%和1.9%。其中,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最快。
六大行盈利表现较上半年有进一步改善,三季度表现贡献凸显。回顾今年上半年,六大行营收虽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三升三降”。广泛的收入来源是盈利的基础,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以2.69%、2.17%领先;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来到3%以上,以3.03%增速继续领先,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1%以上。
各家银行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六大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推动金融提振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不断加力,重点领域贷款增速普遍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例如前三季度,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债券投资“两投”增加超4万亿元,增量再创新高,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的“健康指标”,在盈利稳健增长的同时,六大行的资产质量也呈现同步改善,不良贷款率有所改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行业稳健运行筑牢“安全垫”。
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1.24%、0.94%和1.26%,均较上年末有所改善。
其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最优,该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不良贷款率低于1%的银行,延续了多年来的低位运行态势。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介绍,该行积极应对零售贷款资产质量阶段性压力,主动调整风控策略,重塑流程、优化模型,加大风险制衡约束和化解处置力度,风险态势平稳可控。
银行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正在转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从“十四五”期间整体数据来看,银行业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目前六大行资产质量优化,原因在于各银行优化贷款结构,如加大低风险对公行业与客户的投放占比,并加强风控能力及高风险领域贷款监管,优化风控模型,通过智能贷后预警、纾困延期等方式防范不良生成。各银行还通过增加不良处置渠道、核销出表等方式,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净息差收窄仍存挑战
净息差作为影响银行净利润的核心指标,其变动趋势直接关系行业盈利水平。近年来,受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但息差降幅有所缓解。
从具体数据来看,六大行净息差呈现“普遍收窄、幅度分化”的特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邮储银行的净息差达1.68%,在六大行中最高,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20%。
其中,中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中行净息差为1.26%,与其上半年净息差持平;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较2024年同期的1.89%下降21个基点。对此,邮储银行表示,2025年1月至9月已将“稳息差、扩中收、提非息”作为收入端主线,利息净收入表现逐季改善。
三季度业绩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回应了“净息差承压”等话题。中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境内银行业机构净息差普遍承压,该行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推动资产负债业务提质增效,努力稳定净利息收入。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称,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有信心通过提升经营能力与定价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举措,继续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的领先水平。
银行业息差已显现边际改善信号,叠加政策支持与行业主动转型,市场对后续息差企稳的预期逐步增强。中金公司表示,银行三季度净息差环比基本平稳,预计2026年息差同比降幅为5个基点,息差降幅的收窄有利于净利息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