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6:18
11月4日,年过七旬的毛白鸽抱着厚厚一沓书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父亲毛烽与母亲宁敏往来的317封家书,为历史研究再添史料。
毛烽是电影《英雄儿女》编剧之一。抗美援朝时,他任志愿军47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他在很多书信里记录下战争的细节。在1953年3月29日的信中,他为妻子还原了部队取得老秃山战斗胜利的酣畅淋漓:“我强大炮火向老秃山(无名高地)一齐发射,部队二分半钟突破前沿,四分钟把胜利红旗插上无名高地的主峰,四十五分钟后结束战斗,全歼了敌人一个加强连……”
对毛白鸽来说,这些书信无疑是珍贵的“传家宝”。2014年,父亲去世,毛白鸽将母亲从沈阳接到北京与自己同住。除了随身衣物,这一箱书信是母亲仅有的行李。这是毛白鸽第一次知道书信的存在。
深入了解书信的内容是在母亲去世之后——未能在母亲生前与其好好讨论书信内容,也成了毛白鸽深深的遗憾。2021年,毛白鸽开始重读书信,将文字逐一敲在电脑上,整理成19万字的电子文档。重读书信,毛白鸽隔着时间长河与父母对话,也开始重新认识父母: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对战友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毛白鸽下定决心将“传家宝”捐出来的原因。
“书信往来的时间跨度近40年,数量很大,记录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填补了我们馆家书收藏的一大空白。”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说,该馆会尽快将家书进行数字化,选择代表性的家书进行展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家书背后的故事。同时,该馆也将联合历史学研究专家,一起深入挖掘其中的学术价值,“我们将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出这批家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