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15:13
11月4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2027年、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从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到中医药、公共卫生等八大方向部署24项重点任务。其中,《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不仅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短缺、临床诊疗效率不足等民生痛点,更将通过中试基地建设、智能装备研发、数据要素激活,为行业打开增量市场,在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医疗领域海量数据与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推动健康产业从传统服务型向智能技术驱动型转型。
《意见》明确,到2027年,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基本建成一批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打造更多高价值应用场景,带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建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健康产业等8个方向的24项重点应用。并指出为夯实应用基础,将采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医疗数据供给、优化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和标准支撑等5个方面内容。
北京一家医疗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意见》将“基层应用”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能应用。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将建立基层智能辅助诊疗应用,向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疗、处方审核、随访管理、中医诊疗等智能服务。这一举措意味着AI技术将率先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全科辅助诊断、疾病鉴别诊断、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服务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特别提到将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利用AI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科学智能饮食和运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