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主文献”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
长安街知事 | 记者 刘晓琰

2025-11-05 17:41 语音播报

时事
进入
长安街知事
看更多
+ 订阅

10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发布与研讨会(第三场)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与师生代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主持。

林尚立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而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正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和主干。“主文献”概念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06年率先提出,发端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界定为“主流、经典、前沿”之作,并依托“学术世界”下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焕发数智化的新活力。希望以本次发布与研讨会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明晰“主文献”的概念、夯实“学理化”的根基、激发“数智化”的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徐拥军发布《主文献:概念内涵、学理基础与时代价值》报告。

报告指出,“主文献”是指由学术共同体基于科学标准与规范流程,遴选出来的各学科主流、经典、必读的文献,以及进而汇集、加工形成的文献阅读工具和文献参考体系。主文献具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沉淀精华”的文献精选价值,在教育教学、学术评价、创新创造、知识传播等领域的应用赋能价值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引领价值。未来,应构建更加完整和智能的“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识别精品文献、挖掘精华知识,构建“精选机制—应用场景—战略适配”的联动体系,打造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知识谱系,并基于主文献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数据集,创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以“开放”“共享”“创新”为原则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服务全球知识创新。

发布与研讨“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加快“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举办三期。

本次“主文献‘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发布与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共同承办。2024年4月25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正式发布上线,推出全国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https://zszwx.cn)、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https://zsyyb.cn)。

2025年8月,经教育部推荐、国家数据局评审,以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为核心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数据集”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2025年10月,“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数据集”和“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问答指令数据集”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编辑:周经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