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17:40
今年汛期特大暴雨中,平谷区镇罗营镇20个村不同程度受灾,水电和通信中断,部分道路桥梁被冲断。洪水过去3个多月,天气也渐渐变冷,灾区重建有何进展?受灾群众生活怎么样了?近日,记者实地探访镇罗营镇的多个乡村。
“村民温暖过冬肯定有保障”
村民李永浩就住在镇罗营镇东寺峪村村委会边上。记者来到他家里时,他正在分拣一筐筐的红肖梨,把大果、小果分别堆放,熟透的、快熟的也区分开来。
东寺峪村家家户户都种果树。“像红肖梨,往年能摘个200多筐,今年只有80多筐、2000多斤,损失肯定是有。”接着,李永浩便聊起了今年汛期的那场大雨。“当时,我们从屋里看,雨就像装水的葫芦瓢被打翻了,下个没完。”李永浩家的后院墙被冲倒了,屋内淤泥没过膝盖。后来,村委会挨家挨户来敲门,他和老伴儿跟着大伙儿连忙转移到安置点。
“当时就想这个冬天可咋过。” 李永浩说,洪水过后,淤泥清理、房屋鉴定等恢复重建工作快速展开。前不久,他家的房屋就由政府出钱,进行了修缮。“收成一定会受影响,但房子修好了,日子总会一天天变好的。”李永浩说。
关上村是镇罗营镇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全村616户、1773口人,其中400多户的农房不同程度被淹。“大雨过后,我们组织干部全员下沉,逐户走访受损房屋村民,做好情绪安抚与政策解读,同时安排第三方上门鉴定,危房和房屋隐患的家庭都有补助。”关上村党支部书记秦宝江介绍,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导致无家可归的村民,主要通过村内闲置房屋协调、集中安置点统筹等方式,让他们有个稳定居所。
为了保障村民温暖过冬,镇罗营镇还细致摸排御寒物资等需求,为有需要的群众送米送面送油送衣物。“一个多月前,天然气公司就来了,特意检查了村里的气罐,村民温暖过冬肯定有保障!”秦宝江说。
夜以继日施工修整基础设施
走进镇罗营镇,还能看到3个多月前洪水破坏的痕迹。今年汛期的大雨,全镇20个村供气中断,10个村通信中断,9个村断电,6个村断水,3条区级公路、34条镇级公路受损,4座主要道路桥梁被冲毁。
梨花大道,是一条串联镇罗营镇关上村、西寺峪村、东寺峪村、核桃洼村的10公里景观大道。“每到春天,梨花大道的两边开满了梨花,香气扑鼻,不少游客来拍照打卡。”镇罗营镇副镇长刘佳音介绍,但洪水不仅把桥梁和路面冲断,还把整个景观都破坏了,路边一半以上的梨树受损,有的梨树被连根拔起冲进河道。
虽然天气已变冷,但大道的两边、河道里,工人、机械车正忙着施工,冲毁的河道正在加紧整修。
刘佳音介绍,施工人员正夜以继日地赶工,推进16公里乡村公路修复、37.19公里石河主河道及支沟治理,同时清理田间落石、填筑路基。截至目前,全镇灾后恢复重建完成了二三成,预计明年5月基础设施全部恢复。
9根树桩警示 时刻不忘防灾减灾
洪水冲倒的树木、淹没的餐车、被冲毁的汽车残骸……在关上村村西的一片林下空间,镇罗营镇特意打造了“重生”抗洪纪念展,30余件展品均来自洪灾现场,一张张图片,还原的也是村民们在洪水中经历的真实场景。
比如由村民和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水线》,前端摆放的9根最粗的树桩,就来自镇罗营镇受灾严重的9个村子,每一根都有它的故事。第一排最粗的那根,曾经挡在关上村东边入口,加上碎石、泥沙和小树枝,形成了一道“墙”,将当时汹涌而至的洪水挡住,导流到旁边河道里。
“救援人员说那根树桩给救援创造了时间,至少救了村里东边低地的十几栋房屋和数十位村民。”关上村村民冯卫平对这场大雨印象深刻,“当时,洪水就像铁刷子一样,给树桩刷塌了,连河堤都能刷出坑洞。”纪念展建起后,她和其他村民轮班担任讲解员,一遍遍地分享村干部如何营救被困36小时的村民、4名少年为救援人员领路、8天8夜清理淤泥等洪水中涌现的感人故事。
“我们希望让更多人通过展览认识到暴雨洪灾的突发性、严重性,进而为未来的防灾抗灾做好充分准备。”刘佳音告诉记者,纪念展还将增设防灾减灾科普区、应急技能实操区等,提高村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