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防通报两起典型案例,提醒今冬关注三类火灾风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2025-11-06 18:49 语音播报

城事

在11月6日举行的北京市2025-2026年冬季防灭火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消防通报了两起火灾典型案例。

2025年9月24日2时,丰台区看丹街道建新路50号院内临建箱式房发生火灾,造成9人受伤,均无生命危险。火灾原因为,办公室顶部防潮膜与金属顶板之间电源线路故障,击穿金属顶板,产生的高温熔珠掉落引燃下方可燃物。

首都之窗 李磊摄

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李云浩介绍该起火灾暴露出的问题。一是该单位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敷设在金属顶板上方的电气线路紧贴防潮膜,未进行穿管保护。发生故障后高温熔珠直接烧穿箱式房金属顶板。铜导线发生故障产生的高温熔珠温度可达到1800℃至2500℃,极易引燃木材、纸张等常见可燃物。二是该单位员工日常消防安全培训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初期火灾、未能组织火灾扑救、未进行正确疏散逃生。当发现火灾及烟气时,部分人员从烟气较大的楼梯下楼逃生,吸入了高温烟气;还有人员从三楼窗口逃生跳出,造成摔伤。

2025年10月9日,朝阳区呼家楼街道一居民楼发生火灾,造成1名84岁长期卧床老人死亡。此前,老人已纳入社区重点关爱人群台账,配发了联网型独立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但是没有安装,错失了早期预警与救援良机。

随着北京气温持续降低,用火、用电、用气量大幅增加,加之临近年底,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进入高峰期,火灾风险持续加大。

对此,李云浩提醒,需要重点关注三类火灾风险:一是以瘫痪卧床、失智失能等消防关爱人群为重点的“小火亡人”风险。二是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火灾风险。三是以草木垃圾为重点的室外火灾风险。据统计,去年冬防期间草木垃圾类火灾占火灾总数的28%。另外,从往年统计情况看,农业种植养殖大棚因取暖用火不慎、电气线路故障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也会有所增加。

快讯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