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19:25
地铁站点周边“潮汐式”拥堵、非机动车乱停、接驳不畅……针对市民出行中的痛点,市交通委统筹协调、凝聚各部门合力,发挥街乡镇主体作用,开展“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改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环境。
今年以来,北京61个重点轨道站点接驳环境焕新升级,累计修复接驳步行道3万余平方米,修复站前广场3万余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10万余平方米,优化53处无障碍设施,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顺畅。
非机动车地铁站违停被清拖
走出地铁6号线潞城站D口,整洁的站前广场视野开阔,过去站外用于圈出车棚的不锈钢围栏不见了,广场上随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也没了踪影。直到走进紧邻广场的一大片停车场,壮观的非机动车大军才映入眼帘。
潞城站是连接北京城区与河北燕郊地区的重要通勤节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早晚高峰期间,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极大。
为破解停车难题,京投资产公司联合通州区属地管理部门主动拆除了原有非机动车停车场围栏,优化停车区域边界,释放更多可利用空间。“治理改造中,我们将原来地铁站外的非机动车停车场与附近的机动车停车场进行资源整合,将一部分机动车车位改为非机动车车位,重新规划停车流线与功能布局,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互补。”京投资产公司线路管理部副经理王辉介绍。
改造完成后,停车区域非机动车容纳数量从原来的一千余辆扩容至两千余辆,几乎翻倍。记者在现场看到,非机动车停车场划分了不同区域,每个区域设有字母和数字组合的标识牌,通道地面上还为非机动车划上了直行线、掉头线等引导标识。
严格执法也是赶走违停乱象的关键。潞城镇每月联合区交通委、区交通支队、胡各庄派出所等开展高频次联合执法,累计清拖480辆无序停放非机动车。地铁站外一块提示牌上写道:潞城地铁站A、B、D出入口临时停车区域车辆停放时间实行动态管理(每日早七时或停满后禁止进入)。市民需要将车辆停放到潞城地铁站D口南侧非机动车停车场。如果在站前广场、消防通道或黄色网格线内停放,都将会被清拖。
站外绿地复合利用扩容停车空间
在核心区,地铁站接驳整治与胡同治理相结合。其中,围绕安定门地铁站附近五道营胡同、国子监街等区域,东城区安定门街道以“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分片推进”方式,扩容立体停车空间,撬动胡同停车减量,打造“不停车胡同”。同时,在中绦胡同建设两层自走式临时停车设施,协调鼓楼中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宁夏大厦等单位向居民优惠开放部分车位,根治地铁站附近道路乱停车问题。
其他各区也因地制宜,改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环境。
在设施升级上,房山区西潞街道在地铁苏庄站A口两侧实施“绿地功能复合利用”,划分共享单车、自行车、电动车专属停放区,解决600余辆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在秩序引导上,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联合周边街道,在金安桥、古城地铁站加派安保规范车辆摆放,协调优化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加密车辆清运频次;在接驳优化上,海淀街道推动中关村西区实现“公交微循环”,设置6个站点,覆盖核心商务楼宇,缓解苏州街地铁站非机动车“潮汐堆积”,提升出行效率。
涉电动自行车投诉量下降近四成
今年以来,全市61个重点轨道站点接驳环境焕新升级,累计修复接驳步行道3万余平方米,修复站前广场3万余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10万余平方米,优化53处无障碍设施。
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赵寒露介绍,在围绕轨道站点接驳环境的治理中,很多站点外拆除了非必要的金属围栏,优化了进站空间,交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非机动车骑行、停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经过统计,今年10月份北京市民关于电动自行车各类问题的投诉量,较今年9月份同比下降了38%。
下一步,交通部门将继续会同各区,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全面开展轨道站点周边接驳环境治理,提升市民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