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09:31
姓名:范杰良
年龄:65岁
寄语:社区里老街坊多,我能给社区添块砖、为大家搭把手,心里头特踏实。
老旧小区悄然变样,背后有位热心肠。家住中关村街道北里社区东院的范杰良,被大家亲切地叫作“老范”。从停车难题到车棚改造,他为社区的付出有目共睹。这份热心,也延伸到了邻里生活中,邻居们有个大事小情,家里物件出了毛病,首先想到的也是找他。
北里社区东院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持续困扰着居民们。小区大门原本有锁,居民进出车需要拿钥匙开门,但时间久了,钥匙被随意配用,导致外来车辆随便进出、乱停乱放,不仅侵占了本就紧张的停车资源,邻里间也没少闹矛盾,甚至红了脸。每当这时,大家总喜欢找老范给评理,几句实在话,再加上他公允的调和,原本气鼓鼓的双方慢慢消了火,你让一步我退一下,纠纷便顺利化解。
面对“失守”的大门,老范主动当起了“守门人”。他没事就爱在门口溜达,遇着脸生的司机开车进来,总要上前问几句:“师傅,您找谁家?有什么事吗?”这股认真劲儿,让想蹭车位的“外来客”知难而退。
居民们都知道热心肠的老范有大门钥匙,遇到临时有搬家车、清运装修垃圾的货车需要进出,提前打个电话,老范再晚也会下楼开门。“有回拉渣土的车晚上进院,我等到11点多给他们开的门,总不能耽误事儿。”范杰良说。
老范明白,停车问题光靠“人盯”不是长久之计。作为物管会的业主代表,他将大家的呼声带到了社区议事会上,积极提议规范停车管理。老范和大家伙一起琢磨出一套停车管理办法:本院车辆登记进出,按照业主车、亲情车、租户车、外来车分别收费。目前,这套方案已进入公示意见征集阶段,曙光在前。
老范对社区的热心,还体现在对社区环境的观察上。小区里的车棚曾是个“卫生死角”,以前,车棚四周都是铁栅栏,没有遮挡,一刮风树叶就往里头灌,落在自行车底下,清扫起来格外费劲,不仅不整洁,还藏着火灾隐患。“咱给车棚下方四周装圈铁板,树叶就刮不进去了,清扫起来也方便!”老范在议事会上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大伙的赞同。很快,车棚不仅围上了铁板,还重新刷漆、加装了防火隔板,老车棚焕然一新。
北里社区东院没有物业,居民又以老年人居多,日常生活中,谁家水管漏了、电灯不亮了、门锁不好使了,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退休前干维修的老范。12号楼有位老人家水管阀门被非专业工人拧断,水喷如注,老范拎着工具包赶去,忙活了几小时帮老人换了新管;13号楼一位老人家中煤气灶三次打不着火,急得老人团团转,他三下两下找出了毛病,解了老人燃眉之急……
“我在这儿住了40多年,街坊们就跟家人一样。”老范说。这位65岁的“热心肠”,用一双巧手和一颗热心,让老旧小区越变越好,也温暖了邻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