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石路三社区治理探索|老小区如何从“抢车位”到“放心停”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鹿艺佳

2025-11-12 09:36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进入
社区治理
看更多
+ 订阅

“以前上班、送孩子上学常常被堵得动弹不得,现在一脚油门就出小区,畅快!”连日来,停车困局的破解成为海淀区金沟河17号院居民热议的话题。如今走进金沟河17号院停车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停放的车辆,还有不少空闲车位。

居民王女士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过去拍摄的照片。曾经,小区的消防通道被堵得死死的,不仅消防车、救护车无法通行,连小型私家车也只能小心翼翼挪动,稍不留神就会剐蹭。居民楼中央的空地上车辆横七竖八地停着,一片混乱。“车停得里三层外三层,被围在最里头的车根本出不来,只能挨个打电话挪车,别提多费劲了!有的车还不留挪车电话,我不止一次被堵在里头出不来,只能干着急。”

阜石路第三社区党委书记郑玲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小区患有严重的停车“综合征”。金沟河17号院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本就有着老旧小区空间不足的通病,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停车难题逐渐显现,违建更是给停车难雪上加霜。“小区里既有平房区,也有楼房区。平房区违建扎堆,80多间平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但实际只有20多间是合规建设,其他60多间均属违建。”郑玲说,大面积违建不仅破坏了小区环境,还严重侵占了公共空间,让本就有限的停车空间更加局促。不仅如此,小区还没有正规停车管理,随意进出加上免费停放,导致不少外来车辆“蹭”车位,久而久之,便出现大量外来僵尸车。

空间小、违建多、僵尸车,停车问题只是表象,折射出小区综合环境亟待提升的问题。2024年起,永定路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将小区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拆违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郑玲坦言,违建形成时间长,历史遗留因素复杂,协商沟通过程很是不易。街道、社区多次与居民沟通,历时近两年,经过不断宣传引导,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拆除违建面积达650平方米。结合周边荒废的边角空地,共开辟出1000多平方米公共空间。

“咱们得把这1000多平方米好好用起来。”工作人员趁热打铁,与居民协商沟通,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征集民意,并召开协商会,属地、产权单位、物业与居民一起商量。“既解决停车问题,也为小区添些绿意”成为大家的共识。经过摸排,居民停车需求在110辆左右。大家最终决定,空地一部分用来停车,新增53个车位,将总车位数拓展至125个。剩余空间则补种绿植,建成休闲花园。

“车位数够了,管理也得跟上。”居民提出,小区存在大量僵尸车,若无法有效解决,拓展再多车位也事倍功半。于是,大家又就停车如何管理、价格如何制定等问题开始新一轮沟通,最终召开业主大会,启动停车管理方案及车位分布线下投票工作。投票通过后,停车及绿化改造工作迅速展开。物业对僵尸车及外来车辆进行清理,并按照投票结果划线。小区门口安装了智能道闸系统,业主车辆进行了登记录入。

历时两年,近日停车管理正式启动。居民高兴地说,违建拆了,环境好了,空间大了,“抢车位”变成了“放心停”,真好!

治理后小区停车秩序井然。

【治理亮点】

停车难是很多老旧小区面临的通病。阜石路第三社区立足小区实际情况,以拆违为契机,历时两年攻坚克难,逐步破解停车“综合征”。金沟河17号院的变化印证了一个基层治理“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基层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却有统一思路——既要有结合小区实际对症下药的智慧,更要有不惧困难专啃硬骨头的恒心。

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案例展

编辑:孙延安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