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18:02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网信办近期指导各网站平台从严整治以退役军人名义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低俗表演、消费军旅情怀、损害退役军人形象等问题,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并通报部分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网上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有害信息内容甚嚣尘上。此次通报的4起典型案例里,“颜班长(退役女兵)”“小颜班长(退役女兵)”等自称退役军人,发布穿着暴露等低俗擦边内容;“宋班长(正能量)”等发布“在某地服役有什么危害”“在部队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等导向不良言论;“防炎炎夏日”等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技术,制作发布“边疆站岗20年,如今带着有病的孩子走在路上”等谣言;“迷彩仓”等借退役军人身份,违规售卖军服及其仿制品……不仅强蹭退役军人的光环,还歪曲解读涉军政策,其危害远超普通蹭流量乱象。
在网友心目中,班长的称谓承载军营回忆和战友情谊。可在自媒体博主看来,“班长”就是博取眼球的标签、肆意消费的符号。再附上“退役老兵”几个字,就是为了通过营造人设,骗取网友信任。曾经在边疆站岗是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见证,在自媒体博主的眼里,竟然成了编织悲情的素材。深度合成的虚假军人影像,让技术沦为蹭军旅流量的利器,逼真的伪装既蒙蔽网友,更刺痛真正的守边军人。
消费退役军人身份,以迷彩之名恶意赚流量,是对退役军人形象的亵渎,也是对网友拥军爱军感情的玷污。针对涉军自媒体乱象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单是今年以来,北京市网信办指导属地网站,就累计清理拦截涉军违规信息14.9万条,依法依规处置账号565个。整治数据既彰显监管部门对涉军网络乱象零容忍的态度,也说明借退役军人身份逐利的账号依旧有恃无恐。
对涉军违规信息要“露头就打”,更要加强源头治理。今年3月实施的《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机构、组织、个人不得盗用、冒充军队单位、军队人员、预备役人员、民兵、退役军人、退出军队文职人员身份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招摇撞骗;不得通过剪辑、拼接、套用权威报道等方式,虚构散布军事信息。同时要求平台对开办军事账号的用户要尽到身份核验之责。半年多以来,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屡禁不止,既说明部分账号利欲熏心顶风而上,也说明平台没有严格履行身份核验等法定义务,也没有尽到内容审核之责。低俗表演的“颜班长”究竟是什么颜色,平台难道看不出来?平台审核关失守,无异于为涉军违规信息大开方便之门。
军人班长,不是随意冠名的吸睛招牌;边疆站岗,岂容“AI混剪”骗流量。坚决整治消费军旅情怀、损害退役军人形象的网络歪风,既是捍卫退役军人的荣誉和尊严,也是捍卫公众共同坚守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