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12:12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这句相声里的玩笑话,放在54岁的闫志军身上挺合适。
在南三环外的泰颐春养老中心,闫志军照顾老人很有一手。他负责养老中心的医务工作,给老人量身定制康复方案,还客串过厨师和修脚师傅。老人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甚至让人忽略了他的头衔。其实,他是这家养老中心的副院长兼医务室主任。
“虽然是做管理,但如果不亲力亲为,你就不会意识到有哪些事情需要下功夫。”闫志军说。他是普外科医生出身,从毕业进入医院一直干到主治医生,后来又钻研健康管理,2018年才进入养老行业。多年的从医经历,让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对每一位老人都非常耐心。老人和家属也特别信任他。
对闫志军,满头白发的邱老爷子内心十分感激。去年,他在老伴的陪同下,坐飞机去了一趟广州和武汉,开开心心地玩了半个多月。对于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儿。“这还得归功于闫院长。”邱老爷子说。
2023年初,邱老爷子刚来院里时,还处于卧床状态,严重营养不良。闫志军精心为老人制定康复方案,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进食,从床边坐到下地站,慢慢恢复了老人的身体机能。住了半年,老人就能够正常活动了。
2023年底,邱老爷子提出了出京旅行的想法。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闫志军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一整套康复训练方案。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围绕上下台阶、起立行走、步速测试等指标,对老人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评估。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准备,去年6月,老人终于实现了旅行的心愿。“明年,我还想回趟四川老家。”现在,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
“有闫院长在,我们就特别放心。”一位家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今年9月,院里一位老人在房间内摔倒骨折,做完手术出院后,老人心情十分低落。闫志军为老人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如今老人已经能够坐着轮椅在楼道里活动。“您恢复得真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闫志军蹲下身子,一直给老人鼓励。“到元旦您就能下地走路了,要对自己有信心!”他的一席话,让老人开心不已。
闫志军说,照护老人最关键的是信任。有了信任,病痛就好了一半。而信任的背后,则是专业。这些年来,闫志军始终没有停止学习。他参加各种养老业务培训,取得了40多张证书。2023年,他参加了首届“匠技丰台”职业技能大赛,并在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竞赛中取得第七名的成绩。
前几年,他还学会了修脚。那时是疫情期间,修脚师傅进不来,闫志军就买了台电动修脚器,自学为老人们修脚。他说,有的老人脚上鸡眼很厚,走起路来很疼。一台电动修脚器就能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满足老人的需求,闫志军常常要客串护士、护理员、修脚师,有时候甚至是厨师。88岁的常奶奶在院里住了5年多,生命最后时刻,已经吃不下东西。闫志军就来到厨房,给老人亲手熬了一锅鸡汤,用小袋分装好,方便老人进食。“老人家一辈子不容易,我想以此表一表自己的心意。”他说。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女儿发来感谢信,并专程送来锦旗。
在泰颐春养老中心一楼,有一面锦旗墙。这里的锦旗许多是老人去世后,家属专门送过来的。“常奶奶是1937年的,属牛;崔奶奶是1933年的,属鸡;齐奶奶是1929年的……”看着锦旗上的名字,闫志军脱口而出。院里住过的每一位老人的年龄、特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闫志军说,对待老人要真诚、要用心。你对老人心越细,老人对你越信任,也更愿意配合。闫志军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老人状态有什么变化,有什么需求,他都记下来。“我确实没把他们当外人看,所以每一位老人我都能记住。”在他看来,“对待老人如亲人”并不是一句空话。
在养老服务一线工作7年多,闫志军成了老人和家属信任的“万能院长”。虽然辛苦,但他个人也获益良多。“我今年54岁,坚持运动,你看我没有‘三高’,也没有慢性病,各项检查都正常。我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