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制造设计图纸等珍贵资料存在灭失风险!公益诉讼保护“英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健

2025-11-13 12:37 语音播报

热点

英雄金笔厂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钢笔品牌企业,具有近百年历史,其名下“英雄”牌钢笔曾作为签字笔,见证了众多国家重要历史及外交时刻,但是——钢笔制造设计图纸等珍贵资料却存在灭失风险!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公布了公益诉讼助力保护“英雄”这一案件。

2024年2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收到人民监督员来信,反映英雄金笔厂图纸档案因保存不当出现损毁的案件线索。检察机关经现场勘验、调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组织专家论证等,查明:英雄金笔厂档案室内保存有大量早期钢笔设计图纸、历史档案资料。但由于保存设备老化、保存技术落后,又因纸张材质及年代久远等原因,部分图纸资料已发生霉变、破损现象。上述图纸资料及文史档案均为唯一原件,由历代技术工人手绘形成,未进行复印留档,相关录像带等资料也未进行电子刻录等处理。英雄金笔厂作为新中国民族轻工业代表,其在技术传承和革新中形成的钢笔产品设计图纸、手稿等技术资料,不仅是历代工人技术经验和知识的结晶,还凝聚着民族工业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助力国家建设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工业遗产价值,如因保护不当导致损毁、灭失,不利于工业文明传承和社会价值弘扬。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并参照《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普陀区检察院于2024年3月7日立案并与区国资委、区档案局进行磋商。

2024年4月28日,普陀区检察院召开听证会,就如何实现“工业遗产”有效保护与长远利用相结合等问题进行听证,最终达成启动实体保护和电子化“抢救性”保护并行的共识。同年5月7日,普陀区检察院分别向区国资委和区档案局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据各自职责指导企业对图纸资料及档案开展有效分类管理,及时推进图纸档案保护,并同步开展民族工业遗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协同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推进整改,指导成立了档案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第三方档案技术服务中标服务公司,协调企业搬迁至条件较好的档案存储地,并将重点围绕数字化处理、模拟信息采集、音视频电子化处理及数据备份等方面,发挥电子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和保护民族工业品牌的宝贵价值。

为进一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和保护能力不足等现实困难,普陀区检察院联合英雄金笔厂,邀请档案领域专家及志愿者团队以“中国重要外交时刻中的‘英雄’”为主要保护脉络,开展图纸档案资料保护工作。目前,已整理出3600多卷图纸及各类档案资料,共计62万余张,其中对包括作为签字用笔见证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等国家重要外交历史时刻的重大价值照片、图纸2185张及35套录音录像资料已经完成电子化处理工作,并借助人工智能编研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形成大事记成果。协调推进企业新建“英雄”档案保护基地,为后续群众可近距离感受先辈奋斗历程奠定基础。部分具有重要工业遗产价值的技术图纸档案已转藏至在建的上海市工业博物馆及普陀区档案馆等专业场馆,成为城市工业文明传承发展的展示窗口供市民参观。

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各级工业遗产的申报工作。因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通过一体化履职,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多次磋商,推动档案资料以上海市首次联合申报方式增补纳入第三批上海工业遗产名录。

最高检指出,民族工业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历史见证,是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敬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支持工业遗产保护专题研究和活化利用项目实施。检察机关针对图纸档案保护难题,协同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主体、专家学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助力工业文化发展传承,并积极推动图纸档案活化利用,通过助力纳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博物馆陈列展示、举办专题展览等多样化形式,为新时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