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13:47
编者按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被称为“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习马会”十周年之际,“京彩台湾”特别策划《“习马会”十年回顾与展望》专栏,再现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展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院士担任团长,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7所高校共40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此次赴台也是对马英九先生4月率台湾青年学生前往大陆高校交流的回访。
两岸青年的心灵交流
在台期间,访问团参访了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文化大学、长庚大学等台湾高校,以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参访了台塑企业文物馆、台积创新馆等企业展览场馆,了解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101大楼、台北孔庙、日月潭等多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体育设施、科技文化场馆等,广泛结交新朋友,深入体验台湾风土人情。
在访问过程中,两岸青年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分享各自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如大陆师生带来的传统武术表演刚健有力、气势磅礴,尽显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台湾青年的歌舞表演则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质朴而灵动。双方在欣赏与学习中深刻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认识到无论两岸如何分隔,文化的根脉始终紧紧相连。
正如马英九曾经所言,在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青年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通过一对一的互动可以增进彼此了解、化解误解、建立友谊,这种跨越海峡的青春对话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建立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一位清华学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到台湾后就像是回到老家一样亲切。这句话道出了两岸学子的心声,也充分体现了两岸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亲情。
“马龙旋风”席卷全岛
访问团在台湾广受关注,多家台媒以“马龙旋风”形容其在台掀起的轰动。“中时新闻网”报道,“马龙旋风”横扫全台,引起话题不断,社交平台有大量讨论马龙行程的帖文。12月4日师生团抵达新竹清华大学时,粉丝欢呼声甚至盖过欢迎贺词,“让人误以为是马龙粉丝见面会”。台湾小朋友得到马龙的签名球拍,有的说“很开心,全家人都喜欢马龙”,有的说“感觉更有动力去练习,希望有机会来大陆学习乒乓球”。
马龙等奥运冠军的到来,在台湾岛内掀起了一阵体育热潮。无论是在与台湾乒乓球选手的切磋交流中,还是在与球迷的互动环节里,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体育精神。大陆师生访问团还参与棒球体验活动,深入到台湾的棒球文化之中。
通过体育这一纽带,两岸青年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点,彼此之间的陌生感逐渐消退。这种跨越海峡的体育对话,不仅仅是球技的较量、情感的交融,更是对民进党恶意抹黑“大陆统战”的有力回击。
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
台湾“风传媒”12月4日刊发观点文章《两岸交流的正能量》指出,师生团对台湾的态度相当友善,对景点、美食更是赞誉有加;大量台湾民众也以热情、好奇的目光期待师生团到来。两岸民间的良性互动正是此行的主要意义。“中国时报”12月3日评论文章表示,在两岸关系紧绷的当下,这场青年学子的交流难能可贵。大陆师生团人才济济,所到之处都有粉丝拍照。也有多名陆生表示,在与台湾学生交流时能体会到友好、热情的真挚感情。日后两岸若有更多交流,不但能彼此增进了解、减少误会,更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步成长。《旺报》社论指出,几天下来民众热情相待、彼此善意交融,构成真实的两岸民间交流画面。
台湾历史学者武之璋指出,团中的大陆年轻人谈吐得体、气质高雅,拆穿了民进党当局为抹黑大陆长期编造的谎言。新竹清华大学学生毛芸瑄表示,部分台湾民众因受片面资讯影响,对大陆存有误解甚至排斥情绪,大陆师生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种刻板印象。
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此次访问团带来的热潮时称,台湾各界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台湾民众看到了以奥运冠军马龙、杨倩为代表的大陆青年的青春风采,看到了他们了解台湾的诚意和善意。大陆师生访问团也感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情和友善,所到之处“欢迎来到台湾”“谢谢你们来”的声音不绝于耳;感受到了台湾民众愿意和大陆交流的真情实意,他们收到很多台湾民众手写的信件和明信片,也收到很多台湾民众用心准备的小礼物……很多台湾青年和访问团成员相约来年再见,期待两岸有更多的交流。他们用自身行动和努力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合作,拉近了两岸同胞距离,诠释了浓浓的同胞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