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18:24
“我以为不要钱‘抢’呢,天天都排长队……”住在团结湖附近的刘阿姨(化姓)不太理解:这家店门口每天都这么多人,当晚还下着小雨,人却一点儿没见少。
刘阿姨的“吐槽”声,混杂着火炉的轰鸣声、铲子和铁锅碰撞的清脆响声、“80号在吗?”的叫号声、一群尚还挂着工牌的年轻人的欢笑声和几对情侣的窃窃私语。
这家“小广东猛火炒饭”在北京的雨夜显得格外热闹,像是把城市撕开了一个口子,炒饭的香气和猛火的热气一下窜了出去,在城市里蔓延开来。

孙萌(化名)刚刚下班,今天周五,她加了会儿班,出办公楼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这天是立冬。她撑了把透明伞,去国贸CBD一家网红糖葫芦取老板给她的礼物——一支糖葫芦,昨天她排队买到糖葫芦后发了条社交媒体,老板看见了,执意要再送她一支。
取到糖葫芦之后,孙萌又打车来到了这家炒饭店。她已经北漂8年了,相较于回到冷清的家里吃外卖,她宁愿和一群陌生人一起排队,“回到家还挺孤单的,排队相对来说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大家一起排,还挺快乐的。”

排队间隙,孙萌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她向母亲描述着现场夸张的队伍,她排到的是205号,这意味着至少要等2个半小时才能吃上这15元一份的炒饭。抱怨归抱怨,她还是想再等等, “呼出的气已经变白雾”的天气,很可能不少人会放弃,“来都来了,尝尝呗。”
孙萌无法评判这值不值, 但“新鲜食材、现场制作”让她觉得这份等待的食物是“用心制作”的,而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在“性价比”的外衣之下,孙萌觉得本质是“花少少的钱,收获大大的仪式感”。

由于等待的时间已超出了一般的排队时长,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熟络起来。有人提醒新来的人先取号再排队,有人分享起了排队期间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有人笑着说自己买完饭可能还要“回去加班”……
魏大哥套着蓝色雨衣,他骑了个“小电驴”过来,“没办法就想吃这一口,人多只能排着。”当“小广东猛火炒饭”还是个“路边摊”时,他就吃过一次,至今“念念不忘”,他愿意为了美食花上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

家在西三环的李先生专程赶来,“之前师傅摆摊儿的时候没找到他,听说最近有店了,专门过来。”碰巧炒饭店老板溜出来透气儿,他已经颠勺2个多小时了,老板王鑫林说:“你吃了我炒的,保证你下回还来。”说话间还掏出手机展示,“你看这米粉,都是广东运来的”。

很多“听过但没吃过”的人也慕名前来,正如魏大哥所言:“中国人就爱凑热闹,人多就想看看是什么。” 顾客孙先生表示自己就住附近, “早听说了但一次也没吃上”,他觉得这味道肯定不赖,毕竟他前面已经排了73个人,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据店门口张贴的告示牌显示,该店营业时间为17:00-次日2:00,记者在工作日晚19:00左右赶到,排到的号为139,随后记者加入了名为“小广东猛火炒饭37群”的群聊,工作人员会在群内通知排队情况、限购数量,“每天最多通知2个群,多了做不过来。”老板王鑫林说。临近22:00,记者终于拿到了自己所点的炒饭。
距离“小广东猛火炒饭”一公里多,是孙萌买糖葫芦的小店,这也是一家网红店,记者分两拨在现场从白天蹲守到黑夜,发现这家店门前的队伍几乎没有中断过。
顾客中有坐地铁从通州梨园赶来的好姐妹,有不断数着排队人数的小朋友,也有脖子上还挂着工牌的上班族……大多数人从社交媒体上得知了这家店,决定“亲自尝尝”。
除了“凑热闹”,“性价比”也是大家愿意排队的重要原因。市民王女士(化姓)表示,“相对其他糖葫芦,馅料足、新鲜、价钱低。”记者注意到,这家糖葫芦的售价从5元到15元不等,“在国贸这地方,真的算便宜了的。”不少回头客纷纷表示。

对于“猛火炒饭”的爆火,市民刘阿姨(化姓)给出了同样的理由,“肯定是便宜,不便宜谁来啊,旁边写字楼的小孩儿下班就买来吃,挺好。” 售价表显示,“猛火炒饭”均价15元一份,顾客可单加2-6元一份的小料。

小店爆火的背后,也是城市管理者对市民需求的回应。不久之前,猛火炒饭还是“游摊”,每天和街道、城管执法部门“打游击”,“我那时候都晚上出摊,经常躲小树林里卖。”王鑫林说。而如今,在团结湖街道的帮助下,“猛火炒饭”有了自己的门脸,门口也有了“城管”来维持交通秩序。小摊不再“东躲西藏”了,食客也有了觅食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热腾腾的烟火气正渐渐升起。

近两年,不少网红小摊走进大众的视野,从江西的鸡排哥,到成都的煎饼主理人,再到北京的炒饭、糖葫芦,排起了一列又一列的队伍。这些小摊爆火的秘诀,是市民需求和城市管理的双向奔赴。网红店虽然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正如小广东猛火炒饭老板王鑫林所言,“我不怕他们忘记我,我记得他们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