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
这些抗生素药物,
大家都不陌生,
但如何正确规范使用,
却是大有学问。
每年11月18日至24日,
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师杨国平,
带大家一起跳出用药💊误区,
学做“用药明白人”,
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01
误区:感冒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作为重要的抗微生物药物之一,仅适用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对引起感冒的病毒🦠无效。
02
误区:发热就吃抗生素?
发热原因很多,不一定都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并非都需要用抗生素。比如肿瘤、免疫性疾病、术后反应等,都可能让你🌡️“热起来”。有时候使用抗生素,还会引起药物热。
03
误区:消炎药=抗微生物药物?
炎症不等同于感染,消炎药💊不是抗微生物药物。像关节炎这类问题,很多时候是非感染原因引起,可能需要用到非甾体类抗炎药。只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才需请出抗微生物药物这位“专业选手”。
04
误区:药越贵越好?多用药、打吊瓶好得快?
抗生素使用的“五能五不”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用药💉,能用一种抗生素的不联合应用,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关键是找准病因,精准用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05
误区:频繁更换抗生素好得快?
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在用药48-72h后对抗感染疗效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药物。遵医嘱评估后再调整才是正解。
END
审核:药师 杨国平
制作:医事服务部 杨美玲
了解更多
“锁定”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