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秋天的树上有许多小球球——
2025-11-19 16: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

——朴树《清白之年》

小叶朴的叶片,注意这里朴念“破”。

天越来越冷,北京的树叶落了一地,此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树的树枝上,挂着许多小球球?这些小球球从春天就开始存在,但到了冬天,就分外显眼——

这个季节,树叶还没有掉完~
很快,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对小叶朴这种植物有莫名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朴树我超爱的(烂梗差评,且注意作为植物的时候朴字读“破”),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些总是挂满树的小球球。就不知为什么总想抓住周围的小伙伴们瞎吆喝:你们知道吗,这不是什么果实之类的啊喂,这是北京枝瘿象(Coccotorus beijingensis)的虫瘿,也就是这种小小象甲的家。潜意识里似乎觉得,这树上一个个小而坚实的家,很有一种童话的感觉?

它们与小叶朴几乎百分百绑定(但其实大叶朴上也是有的),在春天就开始出现。虞国跃老师在书里写:春天的枝瘿象(虫瘿,并不是真的要吃虫子哈……)吃起来有黄瓜味儿……五月的时候,我问他您真吃过?他说:吃过的。于是我也去吃了一下,啊不是黄瓜味儿,比较老,感觉像番石榴的味儿。虞老师:如果你吃了觉得比较老,那就说明它比较老……你吃晚了。好吧,黄瓜味儿的测评,到明年三月再补充吧。

五月的虫瘿

这个时候如果你把它们破开,你会发现颇为实心的球球里面,有一条幼虫在成长。别说,这一时期,虫瘿内部的质感看着还真挺像某些水果。

里面的虫子,如果想试着吃,记得尽量吃嚼不到虫子的部分!

它们会在其中度过颇为漫长的时光,八月的时候,进度条会达到蛹的阶段。

虫瘿里的蛹
不厚道地把这个蛹给掏出来欣赏一下~

九月末十月初,虫瘿变成了更硬更紧实的深褐色,成虫也就开始出现了。如果能等到它们自己出来自然是极好的,那样的虫瘿上,会有一个颇为明显的洞洞。但更多时候,为了更有把握找到成虫,我会挑那些看上去完好的虫瘿一点一点削开,再把社恐的枝瘿象从里面努力勾引出来……(这个时期的虫瘿很硬,感觉木质化程度很高,非常难削)。

一位害羞的枝瘿象
被揪出来以后
替被揪出来的枝瘿象表达一下不满

这种行为确实不太厚道。但对于自然状态下枝瘿象成虫会怎样度过冬天,我很好奇而不那么确定。成虫在十月左右就会从虫瘿里钻出通往外界的孔道,然后,它们就可以进进出出,但似乎不会远离自己的家。要不然迷路了怎么办呢?虽然在人工环境下,我把几个削开的虫瘿和成虫放在一起,它们就会互相窜来窜去,有时住进别人的家里。

很难削的虫瘿和上面天然形成的洞

等到冬天,再冷一些,树叶脱落,小叶朴的枝条就会彻底变成了第一张图中的样子,虫瘿留在树上好似果实一样,看起来分外明显。在寒冷的季节它们还出门溜达吗?那么春天呢,到春天交配产卵的季节,它们还回家吗?就不太清楚了……

好像一些很常见的事情,问到最后还是会不懂啊……

浅查了一下文献,这种虫子最早是中科院动物所的王林瑶在1950年代开始关注的,后由象甲分类专家赵养昌先生在1980年代鉴定确认为新种,后来他的学生陈元清将其命名为赵氏瘿孔象(Coccotorus chaoi),但由于正式发表的时间略晚于北京园林学校的林开金等人开展的相似研究,因此其正式的名字还是按照后者的定名,叫作北京枝瘿象。

无论是哪个名字,这种和朴树绑定了生生世世的象甲,等它被人类正式描述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了……所以嘛,城市深处的虫子还是很多很好玩的,只不过光发现并不算什么,给它琢磨明白还是很费功夫!

以及,原来陈元清在1990年就有过关于“黄瓜味”虫瘿的描述,具体是这样:“刚长成的嫩虫瘿,表皮下的组织脆嫩可食,味道鲜美似黄瓜,故此种树俗称木黄瓜树。”怎么说呢,是该觉得昆虫学家具有探索精神,还是觉得昆虫学家里吃货多呢~

关于北京枝瘿象/赵氏瘿孔象早期参考文献:

陈元清.1993. 北京的赵氏瘿孔象. 北京昆虫学会.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1-32.

李桂秀,林开金.北京枝瘿象虫研究初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02):361-368.

陈元清.瘿孔象属一新种.昆虫学报, 1993, 36(1):74-76.

王林瑶.赵氏瘿孔象生物学习性研究.昆虫知识, 1992, 29(1):33-35.


作者:

吕猪猪的碎片小世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