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9:45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聚焦企业需求,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在经开区开展试点并颁发全市首个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许可。这一突破举措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产线壁垒,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线资源配置效率。
一企一策
构建新型审批监管模式
为确保共线生产合规可控,经开区与市市场监管局精准发力,打造全链条审批监管体系。
经开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现场调研,聚焦申请食品类别的工艺特点、设备布局、风险点位,因地制宜制订“一企一策”审查方案;重点围绕原料采购溯源、共线生产管理、车间环境控制等关键环节,梳理形成审查重点清单,为企业整改提供靶向指引。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指导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建立“许可部门+技术专家+企业主体”三方协同研判机制,召开多轮专题研讨会,对原料分级管理、共线清洁清场、空气流向、车间硬件、标识标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优化建议,并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共线质量管理规定》《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共线生产清洁验证报告》等9项核心制度文件,精准搭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立足审批服务职能,结合前期创新实践成果,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还试点印发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线生产普通食品工作指引,构建起标准引领、风险可控、服务高效的新型审批监管模式,实现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政企联动
实现技术升级与市场响应“零时差”
经开区通过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与全周期服务,让技术升级与市场响应实现“零时差”。在企业获得共线生产许可后,市市场监管局和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并未止步,而是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从工艺合规指导到市场布局建议,为企业提供嵌入式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审批落地即增效”。
共线生产让降本与增值形成闭环,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产能释放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政府嵌入式服务团队从工艺合规到市场布局全程护航,为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全市食品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创新服务与企业技术升级“双轮联动”成效显著。
降本增效
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次共线生产许可落地,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宝健(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受益企业。
在经开区的支持下,该公司在既有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线上新增普通食品(凝胶糖果)生产类别,实现品类叠加。通过共线生产模式,该企业实现车间建设成本节约690万元,设备投入减少350万元,年运行费用降低136万元,生产成本降幅达32%,产能释放成效显著,共线生产的固体车间产值同比增加6000万元。预计2025年,该企业的产值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从分线外包到集约自营的跨越式升级。
目前,已有其他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拟将外包食品品种收回自产,正在详细梳理共线生产风险控制措施。获得许可后,企业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更便于控制产品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创新机制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质力量
此次改革形成了“标准明确、流程优化、风险可控”审批范式,构建起“风险评估+过程管控+全程追溯”的审批框架,通过打通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共线生产审批壁垒,为企业节省设备投入成本、人员成本,缩短了投产周期,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下一步,经开区将围绕高新企业发展需求,紧跟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场景,构建“企业提出、专业机构辅证、市区联审把关、监管追踪问效”的四步审批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添助力、保安全,推动经开区成为厚植企业创业发展的沃土,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民众,为区域发展贡献更多新质力量。
未来,随着四步审批体系的持续完善,经开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让改革红利不断辐射扩散,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