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命悬一线,协和医生5小时生死救援
协和医生说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干玎竹 孙良

2025-11-20 18:53 语音播报

城事

近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在北京协和医院上演。一位57岁男性腹主动脉瘤破裂,形成巨大腹膜后血肿,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将他从鬼门关拉回。

“户外达人”赵先生有一副强健的体格,唯独血压偏高六年,收缩压最高可达170mmHg,却一直未服药控制。11月2日,他因情绪激动突发上腹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后背,休息后稍有缓解。赵先生误以为是“岔气”了,但腹痛持续三天都没有消失,便前往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在候诊时他突然全身寒颤、意识丧失,醒来时已躺在了抢救室。外院检查提示赵先生“腹主动脉包裹性破裂”,手术是唯一的救治办法。但因手术风险巨大、对手术室有严苛的“硬核”条件要求,赵先生辗转多院,最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迅速为他开通抢救绿色通道。检查结果显示,其腹主动脉夹层伴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右侧及前方、右侧髂窝区大片稍高密度团片影,包绕右肾,不除外动脉瘤已经完全破裂、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其剑突下鼓起的一个包块随着每一次心跳而搏动。所有的征兆都显示,患者命悬一线。

如果直接为赵先生做开腹手术切除病变血管,在腹压发生变化时,包裹性血肿极易破裂,引起大出血。如果做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的腹主动脉、髂动脉均有病变,支架没有合适的锚定区,手术效果不好。心外科迅速为赵先生拟定了“先介入球囊控制出血,再做血管置换”的方案。

麻醉科手术室团队迅速协调好复合手术间——该手术间支持实时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开放手术等多种应用场景,可实现“一站式”救治。麻醉科吴林格尔主治医师团队实施麻醉,稳定了循环;手术室张捷护士长团队快速协调好手术护士及所需物资;陈宏吉主管护师做好体外循环准备。

心外科郑军主任、许尚栋主任医师团队先行术前造影,明确了赵先生为肾下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双髂动脉瘤。他们首先将主动脉大球囊顺利送至腹主动脉上段,做好大出血时的急救准备。随后打开腹腔探查,一个腹膜后的巨大血肿,犹如堰塞湖,“神奇地”暂时封堵住了主动脉的决口处,为实施手术争取了时间。但巨大血肿也将大部分脏器挤向左侧,肠道、肝、肾、动脉等全部移位,再加上腹腔内出血导致的肠系膜紫黑色,使器官辨认与病变切除难度增加。肝脏外科卢欣主任医师应邀上台,与心外科共同确认了脏器位置。

随后,团队迅速用介入球囊阻断腹主动脉上段,用阻断钳夹闭双侧髂总动脉,建立体外循环后,在动脉瘤体中找到了长达5厘米的纵行内膜破口,切除病变主动脉,替换为“Y”形人造血管。手术历时5小时成功完成,人工血管形态良好、吻合口无漏血,术中出血仅300ml。

▲患者术前造影,动脉瘤最大直径达6.9厘米(左);术者用主动脉大球囊阻断腹主动脉(中);血管置换术后造影,血流恢复正常(右)

术后第二天,赵先生便顺利脱离呼吸机,从ICU转回普通病房,一周后康复出院。

郑军主任表示,“主动脉杂交手术就像‘太极图’,融合了开放手术与介入治疗的优势。这类急诊手术对医院‘软硬件’要求都很高,既需要复合手术室这样的‘硬件’支撑,也离不开具备开放手术与介入技术的医务人员的‘软件’保障。此次成功救治,不仅充分彰显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快速响应、精准衔接、多学科协同’的建设成效,更为急危重症的一体化救治积累了极具价值的实战经验。”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