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08:31
机器人们在“劳动最光荣”的主题下各显其能,现场比拼叠衣服、做咖啡、拣选药品、清洁桌面、巡检,宛如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近日,吸引了全国近百家机器人团队的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海淀激烈竞技。记者采访发现,北京的机器人产业正从“耍花活”的演示展示加速迈向实际应用的“实干派”,打造真正能干活、能创造价值的机器人新质生产力。
会表演也能“真干活”
两台身着红色马面裙的机器人相对而坐,随着灵巧的机械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跃动,《知否 知否》《青花瓷》等一系列熟悉的旋律从机器人指下倾泻而出,引得现场观众驻足欣赏。赛场一侧,“灵心乐府机器人乐队”正在倾情演奏。
这些机器人可并非“花拳绣腿”。在一旁的“灵心巧匠工作台”,机器人不仅能根据零件的外形调整抓握手型,还能配合操作人员使用电动螺丝刀,精准完成取用与拧紧。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功能实现的关键。从弹琴到装配,这几台机器人灵巧的“双手”,都是来自灵心巧手团队研制的灵巧手。“目前,我们的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份额已超过80%,月订单突破千台,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延柏说。
价格是新技术普及的关键因素。过去,在灵巧手领域,进口产品动辄数十万元的售价,长期制约着该技术在更广泛制造业场景中的应用。灵心巧手等创新企业通过本土化供应链整合与核心部件自研,实现了“价格倒挂”,在做到技术领先的同时,其产品售价仅为同类竞品的二十分之一。目前,其推出的系列灵巧手已获得荣耀、中兴、美的、富士康等头部企业订单,在3C电子精密装配、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场景中替代人工完成部分工业生产和特殊场景工作任务。
出于对其技术路径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来自市场的资本密集注入。上个月,灵心巧手刚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在7个月内先后完成了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融资。硅谷权威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近日发布“2025年最具潜力50家初创公司”榜单,来自中国北京的灵心巧手跻身其中,这也是国内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首次入选该榜单。
在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上,包括灵心巧手在内的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示了从核心零部件、整机产品到行业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
“四足助手”供不应求
海淀大悦城商场内,孩子们正围着一台四足机器狗兴奋地操作着,它时而快步在台阶、斜坡间奔跑,时而灵活地翻起跟头。近几天的大赛中,在现场不停“跑酷”的它,也成为会场中最具人气的选手之一。
智身科技市场副总梁潇介绍,这一名叫“钢镚”的机器狗具备突出的运动稳定性和跨障碍行走能力,能适应山路、废墟、沙地等复杂地形,主要服务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可替代人类执行重复性和危险性的工作任务。
让梁潇和团队同伴们有些苦恼的是,公司生产机器狗的产能还难以跟上市场的旺盛需求。“我们现在交付都交付不过来,需求量特别大。”梁潇说。据了解,这家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创业公司,成立仅两年便实现了四足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目前订单量已突破万台,年营收已超亿元。
在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的家庭服务赛区,灵御智能团队带来了他们自研的轮式底盘人形机器人,长相神似科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
看似呆萌,实力却不容小觑。原来,这台机器人不仅具备高任务执行效率和稳定性,还应用了高性能“遥操作”技术,身处上海的工作人员竟然戴着VR眼镜等设备,就能够远程遥操作位于北京的机器人。灵御智能副总裁李旭透露,这些机器人未来将深入工业制造、隧道爆破、危险品处置等高危作业一线。
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
在大赛现场,来自国内外的99支战队齐聚中关村,围绕车身检测、关节组装、药品拣选、衣服晾晒、桌面清洁等19项贴近实际需求的核心任务展开激烈角逐,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参观者得以近距离观摩机器人在工业分拣、居家服务、商业导览等复杂场景下的实际表现,亲身感受具身智能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跃。
“场景是机器人量产落地的关键驱动因素。”一位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说。千寻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装配产线,下一步计划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无人零售药房、物流分拣等领域,并与海淀区共建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平台,持续探索机器人在真实作业环境中的落地可能。
如今,机器人的身影已遍布海淀的各个角落: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的震撼场景在大赛现场上演;在中关村大融城、颐和园十七孔桥边,人形机器人全自主服务零售舱“银河太空舱”里,机器人“盖博特”和同伴们正承担着服务员的职责;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人形机器人化身“迎宾小哥”牵着机器狗,过往行人不经意间便能与“未来”相遇。
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从技术突破、场景验证到产业落地的全面支撑,中关村科学城正全力推动具身智能这一未来产业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应用场”。记者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获悉,目前海淀区已经集聚灵心巧手、智身科技、灵御智能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近300家,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表示,具身智能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向“产业爆发”跨越的关键期,海淀区将持续在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场景开放、政策保障上加码发力,全力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应用示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