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锅炉”解锁多元利用,年产核动力零碳蒸汽超400万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2025-11-21 18:39 语音播报

经济

一座“核能锅炉”,正源源不断提供“核动力”零碳蒸汽。作为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气示范项目,中核集团“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于20246月投产,至今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1万小时,累计提供突破440万吨蒸汽。

1121日,核能工业供汽技术交流会暨“和气一号”碳足迹因子发布活动在京举行。记者获悉,该项目是继核能民用供暖后,我国核能综合利用的又一创新实践。

当前,我国核能主要用于发电,部分用于居民供暖,“和气一号”首次实现国内核能大规模工业供汽,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蒸汽是石化行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既可作为热源加热物料,也可用于原油提炼等过程。核能供汽,就是利用核电站的热量供应工业蒸汽,满足石化产业用汽需求,是降低综合能耗和减轻环境污染的一种新途径。

活动现场。孙杰摄

“和气一号”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二回路蒸汽为热源,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采用多级换热技术,通过工业蒸汽管网将248摄氏度的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按设计产量,“和气一号”每年可提供480万吨蒸汽,相当于减少燃烧40万吨标准煤,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2900公顷。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石化产业降碳势在必行,而“和气一号”每年可为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

“核能锅炉”有多绿?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指的是利用核能将海水转变为工业蒸汽,每千克蒸汽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气一号”首次完成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测算,结果显示,其仅为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600,为天然气热电联产蒸汽的1/100。换句话说,核能供汽比化工蒸汽低碳优势更突出,比天然气和氢气更绿色。

聚焦核能综合利用,近年来中国核电已将核能用于区域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同位素生产等。对于核能工业供汽的未来前景,与会专家表示,利用核电余热提供工业生产零碳蒸汽,是实现碳中和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回收核电所排放余热的一半,所制备的蒸汽可满足沿海工业生产用汽需求,还可以极大降低核电造成的近海热污染。


编辑:孙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