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王仲远:具身智能热度之下需警惕“伪需求”泡沫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

2025-11-21 20:22 语音播报

经济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新的拐点,推动机器人从1.0专用机器人时代迈向2.0通用具身智能时代。”11月20日在京举行的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上,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说。当日,智源研究院系统地公布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布局及进展时。同时他也提出,当下的具身大模型依然面临着“不好用、不通用、不易用”的核心痛点,要警惕热潮之下的“伪需求”泡沫。

王仲远介绍,为解决这些痛点,智源已构建出以具身大脑为核心,自底向上全栈具身智能技术体系,包括能够跨异构本体数据采集以及标准化一站式平台,具身大小脑以及VLA等具身基座模型,还有具身智能评测等,为具身技术生态提供一套可复现、可对齐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从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门槛。

在具身智能的科研布局上,智源希望构建面向通用机器人(可跨本体、高泛化性)的具身大模型系统,以开源开放夯实具身智能公共底座。目前,智源在具身领域的合作伙伴已超30家,通过与从事具身智能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模型以及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企业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合作,共同推进整个具身智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过去一年,人形机器人的动态能力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从行走、奔跑,到翻跟头、长时间跳舞、拖拽汽车,其全身控制与运动协调能力显著提升。然而,王仲远直言,当前人形机器人整体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他举例道,智源团队曾购买了十台某品牌机器人,却在一两个月内就损坏过半,硬件稳定性无疑成为制约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真实的工业化及家庭场景中的重要因素。

对于备受期待的居家场景,王仲远给出了相对保守的判断:陪伴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或一些新形态的家庭机器人可能较快落地,但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至少五到十年。”

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活跃,新品迭出,企业获得商业大单的消息也频频出现,行业甚至出现了“量产元年”的说法。王仲远称,资本的热情体现出市场关于“具身智能是未来”的行业共识已然形成。但他同时提醒,须警惕由政策、资本助推或示范性验证需求下出现的“伪需求”。若机器人无法在真实场景中满足用户预期,在一定的热度过后,随着泡沫破裂,行业还可能面临热度退潮后的冷却期、低谷期。


编辑:孙奇茹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