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12:59
北京大学近日发布全球首个地球成像基础数据集,率先将物理感知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全球尺度地震层析成像。团队训练出了一个掌握物理规律和大规模地震波传播模拟数据的AI(人工智能)大模型,“看清”了地球内部结构,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就像为传统地球科学研究配备了一台高精度CT扫描仪,AI精确地对地球内部开展三维成像,揭开了地幔对流等奥秘。”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宋晓东介绍,一直以来,地球深部结构探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地震波是可“利用”的中介工具。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振动会穿过地球内部,抵达不同岩层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此次和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跨学科团队,首次将AI技术引入该领域研究,利用地震波反推出了地球内部结构。
“我们把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物理定律直接编入了AI的学习程序,引导它学会了地震源头、地震波传播场域和地球内部结构之间,复杂的、符合物理规律的对应关系。只要给AI一个地震数据,它就有能力在顷刻之间推算出地震波的传播方式,观测到地球内部的深层结构。”宋晓东说,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方法,预测地震波场,用更少量的参数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实现了对全球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快速预测和结构反演。
团队利用研究数据建设了全球首个地球成像基础数据集,包含了1.6亿张全波形地震图。宋晓东说,这些成果能让科研人员更清晰地“看到”地下数公里深处的地质结构,为定位石油、天然气、地热能等战略资源提供关键信息,降低勘探风险与成本。同时,数据集还能检测地下结构潜在危险性,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