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建筑便成了永恒的史诗。在清东陵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中,每一座殿宇、每一处雕刻都在诉说着古代匠人的智慧,都昭示着华夏几千年文明的积淀。今天,让我们在这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里,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探寻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
第一站
探寻清东陵第一景观的建筑密码

参观清东陵,仿若在阅读一部用砖石瓦木写就的建筑史诗,而第一景观便是这部史诗的开篇之作。石牌坊、大红门、孝陵神功圣德碑楼,如三位主角,在十二华里孝陵神道的开端,与周围山势遥相辉映。在这里,"百尺为形,千尺为势" 不再是冰冷的建筑理论,而是化作了可感可知的视觉盛宴,让我们在步移景异间,触摸到古代建筑美学的灵魂,感受历史与自然、建筑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第二站
到具服殿,参观保护史展

走进具服殿,时光仿佛在这里放缓了脚步。清东陵保护史展中那些发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几代人对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此展览分为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保护史三大版块。通过大量首次面向世人的珍贵图片与史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清东陵这座历史文化艺术瑰宝的前世今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清东陵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累累硕果。
第三站
参观“皇家建筑知识体验馆”

在清东陵孝陵的神功圣德碑楼内,"皇家建筑知识体验馆"将深奥的古建智慧划分为最小单元,一一道来。这里没有枯燥的术语,只有匠心的温度。看,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榫卯构件,每一处凹凸都藏着古人“天衣无缝”的智慧。那檐角的小兽们,每一个都以独特的寓意警示着后人。在这里,你会真正读懂:所谓永恒,不过是一代代匠人将毕生心血,化作与时光对话的语言。

第四站
打卡裕陵、裕妃园寝和定东陵
对比不同规制建筑的特色

裕陵的恢宏、裕妃园寝的典雅、定东陵的华美,各自彰显着不同身份等级的建筑规制与审美意趣——


站在乾隆裕陵前,感受清代的盛世气象。地宫里的石雕精美绝伦,梵文经文与佛像交相辉映,诉说着这位皇帝的精神世界。

转入裕妃园寝,氛围顿时清雅许多。这里的建筑端雅清丽,风格独具。等级分明的墓穴布局,默默诉说着深宫里的尊卑秩序。

再看定东陵,这里的一切都在打破常规。黄花梨木的梁柱散发着淡淡幽香,凤引龙的雕刻张扬着女性的力量,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三座相邻的陵寝,以形制为言、以材质为声,在山川环抱中诉说着古代的营造哲学。
第五站
打卡马兰峪金银器小镇
参观昔日皇家金银器制作过程
在马兰峪金银器小镇,有着昔日皇家金银细作技艺传承的金银器店比比皆是。走进最负盛名的“蟠龙工艺”,展柜中陈列着的银壶、银杯、银勺、银首饰等器物,纹饰细腻。特别是有着古代“燕京八绝”之一美称的花丝镶嵌工艺,以其精细绝伦的编织技法令人叹为观止。


在工作间里,匠人们锤打、錾刻、点蓝,每一道工序都延续着昔日皇家金银细作工艺的精益求精。也正是这份对完美的执着,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一天的清东陵研学之旅,像一场跨越三百年的对话。我们从神路的起点读到匠人匠心,从保护故事读到技艺传承量。
建筑会老去,但故事永远年轻。我们在清东陵等你——一起翻开这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在行走中,读懂华夏文明。

摄影:徐贺齐 李文惠 岳树林 石晓军 王乃群 李海光
文字:杨晓健
校对:张孝颖 刘琦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