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艾灸馆、药店用“特医食品”围猎老人,本该病人吃却被吹成“全民补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莫凡

2025-11-26 11:09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新闻调查
看更多
+ 订阅

在保健品推销乱象屡见不鲜的今天,一种名为“特医食品”的新概念产品,正逐步取代着保健品的地位,成为不良销售人员围猎老年人的新工具。明明是为病人设计、需要专业指导才能服用的产品,却被包装成了普通人也能随意食用的“补品”,在掏空老人钱包的同时,还可能因为服用不当对老人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没病也没灾 买特医食品花3000块

每次打开壁橱,看到那几个“蓝白罐”,谢女士都会头疼不已。年过七十的母亲喜欢去艾灸馆,以前只是在那做做理疗,可没想到,老人后来开始往家里“带货”了。

谢女士母亲所买的东西叫特医食品,一共买了6罐,花了2980块钱。谢女士此前从未听过特医食品的概念,母亲则把从艾灸馆工作人员那听到的话转述了一遍:“一个人平常吃饭,很多营养是补充不上的,必须喝特医食品才能把该补的营养补上。”

听到这种话术,谢女士的第一反应,是艾灸馆硬编了一个概念来忽悠老人。可她上网一查,确实是有“特医食品”这回事。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查询网站上,也能够查到母亲购买的这款产品的注册信息,它确实属于特医食品。

但问题在于,特医食品的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它指的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也就是说,特医食品虽然能够补充营养,但并不是为健康人群设计的,而是为患病人群设计的产品。

“我母亲身体没病没灾,平时三餐的饮食种类也挺丰富,哪用得上吃这个补充营养?”更让谢女士无奈的是,母亲愿意购买的原因,不仅是认为产品能补身体,还在于艾灸馆的人说,这款产品只有医院里“主任级别”的医生才能开出单子让病人吃,他们是有特殊渠道才弄来卖给老人的,要买得抓紧时间。

艾灸馆的推销话术,只需上网一查就不攻自破。谢女士发现,这款产品根本就不是什么医院才能开的“非卖品”,普通的网购平台就能买到。而母亲买来的这6罐,折合下来一罐要500元,网购平台的同款仅售400元左右。

到了这一步,谢女士确定母亲是被忽悠了,就像之前某些老人被推销保健品那样。本想拿着东西去退货,可母亲怎么都不愿意,说自己的事不要孩子管。几番争执之下,谢女士也只能“认命”,她只能跟母亲约定,不要再买新的产品回家了。

谢女士把自己的经历发在了社交平台上,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的父母要么也喜欢去艾灸馆,要么是被人拉进了销售群,最终的结果,都是以昂贵的价格购买了特医食品。谢女士无奈地表示,特医食品有它的用处,但在推销人员的手中,它已经变成了忽悠老人的“新一代利器”。

服用需指导 售货人员却刻意隐瞒

“特医食品,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术后。有些病人做完手术需要补充营养加速恢复,就可以吃特医食品。”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特殊食品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琪介绍,特医食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全面,病人“可以当饭吃”;第二种是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只包含部分营养素组件,有些病人对某些营养素摄取有障碍,就可以吃对应的特医食品;最后一种是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患病人群,比如糖尿病、肾病、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依据病种不同,产品设计也会有所分别。

谢女士母亲购买的特医食品,属于第一类,也就是全营养配方食品。在李琪看来,身体健康、没有营养缺口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吃这类产品。“如果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导致营养过剩,反而给身体的代谢带来负担。”

但相比于年轻人,老人的身体机能普遍有所退化,是有可能因为进食不足、消化功能异常等问题而导致一些营养素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吃特医食品来补充营养的。但究竟该怎么吃,要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来具体分析。“根据相关规定,特医食品应当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个老人该不该吃特医食品,该吃什么,吃多少,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评估后才能给出建议。”

而谢女士的母亲,在购买特医食品时并没有获得医生或营养师的评估或指导。销售人员告诉所有老人的食用方法都是一样的,每天早晚从罐子里取一平勺,兑到温水里喝。

这种“囫囵吞枣”式的推销方法并不鲜见,记者走访了五家售卖特医食品的实体药店,其中有一款售价300元左右、名为“全安素”的全营养配方产品在这五家店都能见到。记者向店员询问,这种产品是否能买给家里的老人当补品吃,只有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建议记者不要直接购买,而是带老人去医院营养科找大夫问问建议。另外四家药店的销售,在并未询问老人身体情况下,都表示“可以吃”。

而至于该怎么吃,几家药店的说法竟然都不一样。从一天三勺到一天六勺不等,有的说可以替代一顿正餐吃,有的则说餐后服用。

在网购平台,也能找到不少售卖特医食品的网店。而在购买页面的左下角,都有一个咨询营养师的按钮,看起来比线下药店要靠谱一些。但记者点进去才发现,网店的营养师全都是AI,只能自动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记者在同样售卖“全安素”的一家网店中,向AI营养师咨询“健康老人能否吃这款产品”,得到的答案是“可以吃”。而具体该吃多少,AI建议“每天用195毫升温水冲泡61.5克(约6匙)粉剂,调成237毫升饮用即可。”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记者向AI提问“缺营养的老人一天吃多少”时,得到的答案,和给健康老人的建议用量完全相同。而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AI营养师也并未进一步询问老人的身高体重、进食状况等信息。

传销式拉客 买够产品就能当代理

除了线下药店和网购平台,记者看到,还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广告推销特医食品。除了直接卖货,有人甚至还把特医食品称为“大健康产业的蓝海”“2025年最赚钱的项目”,适合各类人群“零基础创业”。

记者以想要了解特医食品为名联系了一位销售人员,对方先是发来了一张图片。其中,特医食品被称为“食品界的天花板”,排在了一个金字塔状图表的顶端,地位远高于往下好几档的“保健食品”。

至于如何依靠特医食品创业,销售称,他所在的一家公司正在招募特医食品的产品代理,总共10万个名额先到先得。想要成为代理,记者必须先一次性购买足够金额的产品,根据购买金额的不同,还可以升级为不同的等级。“买5盒1999元可以成为代言人,买25盒9975元可以成为管理员,买50盒19950元可以成为代理。我们后续可能有活动,9975元就能成为代理。当了代理之后就会把你接入到我们的系统里,可以给你发一个二维码。后续如果有人扫你的码去购买产品,你就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金额奖励。你如果发展了新一级的代理,也可以获得奖励……”

之后,记者又联系了另外几个宣传特医食品创业的销售,结果发现,他们推广的产品全都是同一款,这种颇似传销的发展代理“制度”也完全一样。其中一个销售,还给记者发来了如何推广产品的话术,里面有各种需要向客户重点回复、重点展示的“亮点”。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在2022年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特医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中不得标注涉及预防、治疗疾病的词语。不得涉及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强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性表述。而在销售给记者发来的宣传话术中,有不少内容都已经涉嫌违反规定,比如宣称这款产品的核心优势是“抗炎、强免疫,预防心血管病”“帮助缓解肠道炎症”等等。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