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2:49
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主办的《八九雁来——姥姥的聊斋》新书出版座谈会日前在琉璃厂西街20号庆云堂举行。
《八九雁来——姥姥的聊斋》一书以“姥姥”的口述回忆为引线,将那段远去的民国岁月鲜活铺展在读者面前——从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到节庆时节的传统习俗,从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到动荡年代的生活褶皱,每一段叙述都满含温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触摸北京历史的新窗。作为承载老北京文化记忆的百年场所,庆云堂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浸润岁月的笔墨气息,与这本充满民国风情的图书相得益彰。
作为座谈会的首个环节,该书的责任编辑、北京燕山出版社文献分社社长邓京分享了该书出版背后的“匠心”。随后,该书的作者、中国作协会员、晚清史研究者京梅进行了分享。她坦言,该书的创作初衷包含了感恩抚养她长大的姥姥、记住乡愁、展现对民国的多元理解等,她说,其中的亮点之一是由年逾百岁的中国新闻漫画家、民俗家李滨声老先生为本书创作的数十幅插图,对帮助读者理解数十乃至百年以前的历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专家发言环节,北京景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冀红杰认为,这本书以普通人的视角传递家庭的温暖与人文关怀,真实反映了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智慧与坚韧,其中的民俗资料更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鲜活素材。
著名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认为这部作品的“京味儿”很浓。他认为以口述的方式讲述北京近百年老百姓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很有感染力。作品通过注释的方式,把普通人的叙述和大历史、国家叙述结合起来,填补了很多认知空白。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党委书记滕亚杰认为这部作品堪称“一位普通女性的生命史诗与时代镜像”,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中的坚韧和尊严。她认为“姥姥的一生,是北京从民国走向现代的缩影,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默默支撑家庭与社会的缩影”。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宝臣认为这部作品考证严谨,很多细节都通过文献进行了核实。他认为,口述史的价值就在于补充文史细节,这部作品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个案,相关的描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北京燕山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赵珩认为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记录了很多史料里没有的民间生活细节。作者只是转述姥姥的话,没有添加过多的评述,保留了口述者真实的记忆。在留下珍贵史料的同时,又饱含情感,非常符合燕山出版社的出版精神。
著名评论家、北京日报原高级编辑解玺璋表示这部作品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不由产生共鸣。他特别肯定这部作品的史料价值,认为作者将第一类史料与第二类史料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有口述,又有考证,避免了记忆的偏差。
北京燕山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审陈果认为作品里对北京市井风俗、古迹的描写真实生动,准确使用了老北京西北城区的京味语言,充满老北京的文化气息。
最后,北京燕山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夏艳进行了总结,表示后续会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跨学科价值,计划结合多媒体形式推广,包括打造数据库、制作视频内容、开展直播销售等,让这部承载乡愁与历史记忆的作品触达更广泛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