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旗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0-13 17:03 语音播报


戳这里关注我们

编者的话

共产党员什么样?听听孩子们怎么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日报《小苗》周刊举办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活动,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响应。本期就让我们通过孩子们的视角,看一看他们眼中的党员风采。

“双标”妈妈

北工大附中首城校区小学部六(1)班 王智荞

我的妈妈个子不高,头发短短的,眼睛明亮有神,说起话来像机关枪一样,做事风风火火。她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表现一点儿也不一样,我们都觉得她有点“双重标准”。


生活中,妈妈很娇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在家离不开空调,爬山总喊累。但这么娇气的妈妈,在工作中却像变了一个人。去年冬天最冷的几天,妈妈负责劲松桥下全员核酸的点位,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和同事们站在外面维持秩序。我和姥爷不放心,带着围巾、热水瓶去桥下看妈妈,看到她和同事被好多人围在了中间,大家七嘴八舌地问她问题。妈妈看见我们,只能摆摆手,根本没空理我。我和姥爷只好把东西放在妈妈手里,心疼地看了会儿。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对她最大的支持就是不添乱。晚上回家后我才发现,妈妈的腿上、脚心都贴满了暖宝宝。我很心疼她,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脚上有暖宝宝,一点都不冷。”


平时给我讲题,妈妈讲不了几分钟就起急了,那双本来就大的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可她打工作电话时,却非常有耐心。有一次,她一个电话讲了半个多小时,其间多次重复一句话:“别着急,我帮您想办法。”原来,一位叔叔要去集中隔离,可他对隔离有点儿害怕。妈妈联系了这个叔叔所在的社区,还联系到这个叔叔的家人,叔叔隔离期间,她又安排车把叔叔的降压药送到了隔离点。最终,那位叔叔平稳度过了隔离期,还给妈妈打来了感谢电话呢!


这就是我的“双标”妈妈。妈妈对我说,她是共产党员,除了要守护我们的小家,更要守护辖区这个大家庭,大家好,小家才可能更好。我想,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妈妈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才能过得无忧无虑。


我很爱我的妈妈,我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

指导教师 杨蕾

小区里的“刘事儿妈”

北京科技大学附小六(4)班 李嘉懿


在我们小区1号楼,住着小区知名度最高的人,大家都叫她“刘大妈”。不过,我们这群小伙伴却偷偷地叫她“刘事儿妈”。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她的“事儿”特别多。


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区广场大汗淋漓地踢球,球一下子飞到了隔离带外新铺的草坪上,大伙儿就跑到草坪上踢起来。“嘿!真草坪就是有脚感啊!”我还没感叹完,“刘事儿妈”就急忙跑过来了。她紧迈着两腿,两手摆得像拨浪鼓,边跑边指着我们喝道:“哎哟喂!踢球不能在草坪上踢呀!瞅瞅这草,都被你们踩死了!这可是今年才铺上的小草啊,快、快、快,都出去!”经她一喊,周围一些大人也看了过来,我们一哄而散。“刘事儿妈”花白的头发和长满皱纹的脸,在阳光下像极了铁面女包公。


我专门看过小区居委会公示栏,“刘事儿妈”并不是居委会或物业的人,但她更有存在感。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小区:她并不养狗,但常用自家笤帚清理小区花园便道上的狗粪便;她常领着孙子、拎着一摞摞整理好的纸盒子给拾荒的阿婆;她常陪80多岁独居的奶奶聊天……一次下大雨,妈妈停车忘了关车窗,当她想起来赶到车旁时,发现“刘事儿妈”一手打伞,一手举着雨披颤巍巍地正在盖车窗,雨水顺着她的伞从后背浇到裤管,从裤管流到鞋里。刘大妈真是好人啊!从那以后,我见了她心里再不叫她“刘事儿妈”了。


这几年的新冠疫情可是忙坏了刘大妈。她戴着臂章和党徽,拿着话筒穿梭在楼栋之间,犹如定海神针一般,使我感到心安。每次闭上眼一想到刘大妈,我就觉得,她真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新闻上说,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有共产党员9671.2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能这样欣欣向荣吧!我非常感谢刘大妈,也会努力向她学习。


指导教师 言谨

长城警色

延庆一中高二(14)班 孙晓玲

雄关耸峙,崇山峻岭,蜿蜒的长城与漫山的苍松翠柏组成迷人的画卷。我与同伴行走于长城之上,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妈妈,快看!好美啊!”回头一望,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爬上了城墙的护栏,正兴奋地观赏美景。“小丫头,快下来,很危险!”这时,一位留着短发、身穿蓝色警服、左肩别着对讲机的年轻女警轻轻搂住小女孩的腰,把她从栏杆上抱了下来。“小朋友,我们不能这样爬栏杆,要不然,你漂亮的小脸可能就要留疤喽。”女孩的妈妈接过小女孩,感激地说:“辛苦了,警察同志,感谢你,我们注意。”


爬到中途,我的双腿开始酸胀,汗水将裤子紧紧地裹在腿上,这时,我们又遇见了那位警察姐姐。这次,她的身旁是一位烫着卷发的大妈,头冒冷汗,嘴唇有些发白,正倚着城墙喘气。“阿姨,您是不是中暑了?我这有风油精,给您抹一下。稍缓缓,看看好点不,天气有点儿热!”女警从身旁的急救小包里拿出风油精,轻轻为那位大妈涂抹在额头上。


长城上为什么会有警察?我们等她处理完事情,忍不住过去问:“警察姐姐,我们是高中生,请问您每天都在长城上巡逻吗?”她浅笑着说:“是啊,游客们在爬长城的途中遇到麻烦,心里都会很焦急,女民警天然有着亲切感,处理游客的问题时也更有优势。”这时,我看到阳光照在她胸前的党徽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想到她们日复一日地在长城上爬上爬下,为游客排忧解难,我们不禁心生敬意。“原来这样,谢谢姐姐,您真的辛苦了!”


长城脚下,“筑长城铁警,做忠诚卫士”十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耀,鲜红的国旗和党旗迎风飘扬。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书上的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与时俱进的奶奶

一七一中学初一(6)班 刘予馨

一头银色的卷发,适中的身材,脸上总挂着和蔼的微笑……这就是我的奶奶,一名党龄超过五十年的老共产党员。她一生热爱学习,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


有一天晚上,家里非常安静。奇怪,奶奶今天没看电视剧吗?她在干什么呢?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发现奶奶正在专注地看手机。我凑近一看,发现她正用一个APP跟外教学英语呢!我没想到已经88岁的奶奶竟然会学英语,便好奇地问:“奶奶,您怎么开始学英语了?”奶奶笑着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小时候学过的好多东西,早还给老师了。现在手机学英语很方便,我想再捡起来!”看到奶奶如此爱学习,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正因为奶奶超强的学习能力,她总是比同龄人更快接受新鲜事物。奶奶对智能手机的熟练使用,在我们小区广为人知。有一次,邻居张奶奶要赶回老家,但不会在网上订机票,她着急地跑来找奶奶帮忙。奶奶帮张奶奶打开手机,边点击边耐心地教着:“你看,咱们先下几个订票软件,然后,再进页面搜索……你看,这不就出来了。咱们还要货比三家,哪个合适订哪个。”张奶奶竖起大拇指:“老刘,你太厉害了!”在奶奶这个“手机达人”的帮助下,张奶奶顺利地订好了回老家的机票。


就像张奶奶一样,小区里的爷爷奶奶谁不会使用微信付款了,谁不会网上购物了,谁出门不会打网约车了,都会来问奶奶。奶奶也总是十分耐心地帮他们。回来跟家人说起这些事,她一脸自豪,还总说:“咱这个老党员还能继续发挥余热!”


这就是我的奶奶,爱学习、爱钻研、与时俱进又热心助人。她的这种精神,是我眼中共产党员的精神,也是我们家族的财富。我也会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指导教师 刘丹丹

细心的王老师

实验二小六(17)班 安妍霏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一名共产党员,她知识渊博、开朗乐观、循循善诱又温柔细心,她有一双明察秋毫的大眼睛和一头可爱的卷发。大家猜到她是谁了吗?没错!她就是我最喜爱的班主任王老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疫情防护对全校师生来说是头等大事。为了让我们牢记校内晨检和午检的要求,王老师专门编写了顺口溜:看看健康包,东西要放好;量量体温表,健康少不了;多多喝热水,午间歇会好。这一招太好用了,我们一边背着顺口溜,一边很快地做完了自检,真是事半功倍。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2月我到锦州参加一场考试。由于疫情期间出京审批严格,出发前王老师反复跟我父母讨论行程和注意事项,向学校进行报备。到达锦州后,王老师早晚私信家长跟踪我的体温和身体状况,询问我有没有发烧、腹泻、呕吐等情况。她反复叮嘱我们,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联系。虽然锦州之行只有三天,但王老师发了几十条沟通信息,直到我顺利返回。真的很难想象,像我这样的疫情审批,王老师每周会碰到多少个。


还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女生由于隔离无法来校上课。王老师给我们上完课后,细心汇总其他老师的讲课内容,将当天课堂重点、家庭作业发送给她,并督促她及时改错。当她正常返校时,没落一节课,也没差一项作业。可想而知,这样费心费力地加班工作,王老师得牺牲多少宝贵的个人时间啊!


王老师除了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还非常关注我们的学习。她将语文知识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授给我们,除了教我们书本上的内容,党史国情、英雄故事也都被搬上了她的课堂。结合第七单元爱国主题,王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革命英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方志敏等的光辉事迹。同学们听后深受感动,自发制作了多张小报畅谈感想,张贴在板报栏里进行分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听着这熟悉的歌词,我不禁心潮澎湃。王老师,我会把您作为我人生路上的楷模,我希望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特别的除夕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五(9)班 樊荞歌

“党员”这个名词,我很小就听说过,但真正理解这个发光的名词,源于我的姥爷。


今年大年三十下午,全家都在高高兴兴地准备年夜饭,姥爷却在小区门口值防疫岗。晚饭时,姥爷回来了,显得有些疲惫,一顿团圆饭吃得着急忙慌。饭后,姥爷连最喜欢的春晚也没顾上看,抓起口罩和大衣又出门了。


姥爷到底去哪儿了?夜里12点,他终于回来了,弓着腰,搓着手,腿好像有千斤重。我连忙上去扶住他,问:“您大半夜的干什么去了?”姥爷摆摆手说:“没啥事,就站了一会儿岗。”“您下午不是已经值过岗了?”姥爷捧着一杯热水,半躺在沙发上,缓缓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当社区居委会正为安排谁值除夕夜防疫岗发愁时,住4号楼的党员陈爷爷自告奋勇报名。没想到,临近春节,他却接到儿子探亲的消息。陈爷爷的儿子是一名军人,已经4年多没回家了,此时的陈爷爷左右为难。这时,姥爷挺身而出,只说了一句话:“我来吧,我也是共产党员。”事实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姥爷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已经多次在关键时刻主动值岗。


作为防疫志愿者,姥爷经常在小区里排查车辆、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帮隔离人员送米送菜……居民们都对姥爷十分感激。我想,姥爷的奉献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


指导教师 钟菊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