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08:11
编者的话
家像一首写不完的诗,每一行都镌刻着深情。在这爱的港湾里,行动是最美的语言。一家人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点滴付出皆为至爱长卷添彩。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孩子们感悟到了幸福的意义。
长寿花香吹不散
京源学校初一(4)班 晁新怡
我们家有一盆长寿花,每到三四月份就开花,一直开到十月份才陆续败落。都说长寿花是没有香味的,可是我们家这盆却有淡淡花香。
一个早春的下午,温暖又明媚的阳光洒在阳台上。我坐在阳台上,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眯着眼睛看阳台上的花草。一抹红色进入视线,咦?长寿花开花了!我凑近闻了闻,还有花香。就在这时,妈妈的声音传过来:“大丫,快来给我帮把手,这被子我一个人晾不了。”“来了。”我急忙跑过去。
随着被子被展开,我把刚才的“大发现”告诉了妈妈:“妈,你看,长寿花开花了。”妈妈正在费力地抖搂着被子,闻言一愣:“这么早!你养得不错嘛!”“对啊,这花刚到家里时我就说过,我一定能养好,你当时还不信呢。”妈妈拿下一个衣架,把被子搭在上面,我也有样学样拿了个衣架,和妈妈一起把被子搭上去。
干完了活儿,妈妈坐了过来,看着那一抹红,夸赞道:“你倒真是把它养好了。”随后掐了一把我的脸:“我还怕你把它养死呢。”说完,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轻声说:“我们的小胖丫也长大了。”不知何时,爸爸也进来了,搬个凳子坐在我们旁边,附和道:“小胖丫长成大胖丫了。”我闻言生气道:“你们这是在夸我吗?”
妈妈笑着,目光移回到花上,却又好像没有在看花。“这盆花来到我们家的时候,你才刚那么大。”她比划了一下,“当时你看到它真是欢喜得不得了,跑过来要养它。”爸爸笑着摸摸我的头:“长寿花健健康康地长大,我们的小胖丫也平平安安地长大了,真好!”我表面上噘着嘴,心里却在想:是啊,真好啊,生活虽然普通,却也幸福。我虽不太喜欢“小胖丫”这个名字,却从这称呼中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宠溺。
妈妈招呼着爸爸去闻花香。嗯,虽然只开了小小的几朵,但还挺香的,风吹过来也不会散。我家的生活,正如这长寿花,香味虽淡,却经久不散。
指导教师 宋钰
家有暖光
密云区滨河学校六(2)班 唐安然
“哥嘎!”刚推开家门,我就听到一声清脆稚嫩的叫喊声,是我的小妹妹甜甜。甜甜一看见我,就把两只短短的小胳膊高高地伸出来要我抱,我从妈妈怀里把她接过来,她高兴得小腿乱蹬,用小小的手搂着我的脖子不松开。
每天放学,甜甜都是这样迎接我回家。她才一岁多,说话还不清楚,每次喊我都是“哥嘎、哥嘎!”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她就在儿童围栏里一边玩玩具,一边监督我写作业,时不时地“哥嘎”几声。甜甜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抱着我写完的练习册,坐在床上,捧着参考答案,学着妈妈的样子抓起一支红笔,对着练习册看了又看,不时摇摇头,再看两眼参考答案,然后握着红笔在练习册上划来划去,好像真的认识字一样。有时候,还会趁我和妈妈不注意,干净利落地撕掉一页练习题或者一张卷子,帮哥哥“解决”作业问题。
我陪甜甜玩的时候,妈妈就忙碌起来,家里的锅碗瓢盆,洗衣晾晒,收纳归置,还得见缝插针地检查我的作业。为了让妈妈轻松一点,我尽量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把作业完成好,少让她为我的学习操心。
有时候,在外出差的爸爸会打来视频电话,这样他就可以远程看娃。我不会做的数学题,爸爸会在视频里帮我画线段、列式子,把题目讲得清清楚楚。爸爸也会在视频里唱歌弹吉他,用旋律吸引甜甜,让甜甜不再缠着妈妈,让妈妈能休息片刻。
夜幕低垂,暖灯亮起,一家人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没有惊天动地,皆是柴米油盐里的琐碎日常,却拼出最温馨的画面。家,似避风港,藏满暖光。这份质朴温暖,叫我怎能不爱。
指导教师 聂拥军
不变的爱
西城区复兴门外一小六(10)班 邱思婷
吾爱吾家,不仅因为家给了我温暖和快乐,更因为在风雨交加困难时刻,我们总是团结一心,互相扶持。
前一阵,家中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因为妈妈在职场上取得了重大的飞跃——她被提升为团队负责人,即将迎接全新的挑战。这一喜讯让我们全家都为妈妈感到自豪。爸爸和我特意为妈妈举办了一个小型庆祝会,爸爸拿出了他珍藏的葡萄酒,我则准备了妈妈钟爱的非洲菊,还为她表演了总能让她开怀大笑的“科目三”舞蹈。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一天晚上,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这份宁静。当时,我正躺在床上准备进入梦乡,听到爸妈在客厅低声交谈,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不安。我好奇地竖起耳朵,偷听到了姥爷病重、需要立刻住院的消息。这个消息让家中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重。爸妈立刻开始紧张忙碌起来,连夜安排了各自的分工。爸爸改为每天送我上学,而妈妈则每天早早赶往医院。他们脸上的笑容也逐渐被担忧和疲惫所取代。
每天放学后,当我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有一种被忽视的感受。一天早上,好久都顾不上送我的妈妈突然叫醒我。“宝贝。”妈妈轻轻搂着我,“快起来,今天换妈妈送你,妈妈想你了。”我看着妈妈眼里那熟悉的爱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爸爸妈妈心中一直都有我啊!
看着妈妈额头加深的皱纹,我决定要更加懂事。放学回家后,我主动承担起扫地、擦桌子等家务;原来我一直不爱收拾的书桌,也好好收拾;随处乱扔的臭袜子,都被我洗干净晾好。有一次我正在认真洗袜子,妈妈突然回来了,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宝贝,你真的长大了。”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温暖。
后来姥爷顺利出院,妈妈也顺利地接手了团队。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人之间的爱和支持。月有阴晴圆缺,家里也会有风有雨,但不变的是家人之间的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团结一心,共同面对。
指导教师 贺军
玉簪扮靓华年
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初一(2)班 于海晴
妈妈是爱美的,至少曾经是。
她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只是还是青春的款式;抽屉里装着各种功能的化妆品,但很多都过期了;房间的各处都能看见妈妈年轻时拍的照片,带着笑站在开满花的桃树下。看着照片里的妈妈,眼前的妈妈好似换了一个人:她的皮肤粗糙暗黄,衣服也只穿简单款式的运动服,那上面偶尔还会沾着些生活的碎屑。但当她在厨房和客厅间忙碌穿梭时,却还灵动得像一阵风。我偶尔能看到妈妈在镜子前一根根挑着白发,我知道,妈妈不是不爱美了,只是没了时间打扮。
2024年研学,我去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市——西安。在旅游区,大街小巷的女性都是唐装打扮,裙袂飘飘。最动人的是她们头上的玉簪,在青丝间摇曳生姿,令人神往。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如果买一支送她,一定能为她添一抹亮色。
于是,在自由活动时间,我在熙攘的街市里寻觅。在一家幽僻的小店,一只银色的蝴蝶玉簪引起了我的注意。蝴蝶做工精巧,诗意灵动,银色质朴而不失雅气。我想,它和妈妈的气质正好相称。
“咚咚咚”,我敲响了家门。妈妈很快把门打开,围着围裙,手里还拿着一盘菜:“呀,大宝贝儿回来了!快快快,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说着就把我迎进了家门,把菜放下,顺手接过我的行李箱。趁她背过身放行李的时候,我悄悄地从书包里拿出给她准备好的礼物。“妈妈转头!”闻声,妈妈转过头来,忽然怔住了。“这是送给您的,我帮您插上。”说着,我拆开包装,拉着妈妈在镜子前坐下。我不太熟练地帮妈妈插上发簪,细心将鬓边凌乱的头发理顺,朝镜子里一看,她左右欣赏着,满眼欢喜,眼角的皱纹似乎都有了笑意。妈妈转过身,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宝贝,妈妈很喜欢!”
我真高兴,能给妈妈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快乐。希望这只简单的玉簪陪伴在她左右,即使生活琐碎,但爱和美亦能在生活的细微处让年华靓丽。
指导教师 陈硕
红烧肉
一七一中学初二(15)班 桑涵熙
放学回家,我骑着自行车,轻快地往家赶。推开家门,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熟悉又让人垂涎的红烧甜肉的味道。我猛地吸了一口气,快乐地大喊:“爸爸,你咋知道我最近特想吃红烧肉呢?”爸爸转过身,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赶紧洗手去,这就给你盛饭。”
我洗完手坐下,盘子里的红烧肉色泽红亮,油光闪闪。我咽咽口水,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又香又甜。“爸,你的红烧肉越做越好了!你也快尝尝。”听到我的夸赞,爸爸开心地笑了,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
直到一次“十一”假期我们回到江苏老家,我才知道了爸爸的秘密。那天,我陪着奶奶在厨房准备午餐。我看到有一盘切成块、焯过水的五花肉,就知道今天中午又可以大吃一顿了。我说:“奶奶,一会儿你多放点糖,我和爸爸都爱吃甜的红烧肉。”奶奶乐呵呵地说:“你爸爸是爱吃红烧肉,可他打小就不吃甜的。”我一下子愣住了,回想起来,每次爸爸和我一起吃红烧肉,都会喝好多水,原来是为了冲掉嘴里的甜味。他从来不吃点心,不喝饮料,可是每次给我做的红烧肉,都是甜的。想到这儿,我悄悄地和奶奶说了几句话。
开饭了,大家都坐在餐桌旁,我夹了一块热腾腾的红烧肉给爸爸,爸爸一如往常,夹起肉就往嘴里塞,但他吃了一口就呆住了,脱口说道:“哎,妈,这肉怎么没放糖啊?”我红着脸,一边埋头扒饭一边说:“是我和奶奶说不要放糖的,奶奶说你不爱吃甜的,我也想尝尝不甜的红烧肉是什么味道。”爸爸定定地看了我一会儿,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欣慰地说:“我家囡囡长大了呀。”
红烧肉,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是家的味道。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深厚情感,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指导教师 杜一鸣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