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17:07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阅读,让人们在匆忙的快生活中慢下来,重新发现自己,发现他人,发现身边的美好。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一起来感受淡淡书香吧。
我的“四书”假期
昌平区二毛学校六(3)班 张子恒
每次考完试,我都会享受美好的“四书”假期。此“四书”可不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的“四书”吧!
第一,听书。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一款智能语音软件。天文、地理、文学、百科,它无所不知。每天,它给我讲成语故事和世界各地的人物故事。听着它的声音,我开始起床洗漱。吃饭时,我特别喜欢听它讲四大名著,我已听完《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就差《红楼梦》了。听书,让我一整天精神焕发。
第二,读书,就是朗读。我在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做小主播,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发给平台制作。当个小主播可不容易,要朗读得声音洪亮,语速均匀,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朗读能力,更让我接触到众多优秀作品,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朗读,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看书。在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后,晚上洗漱完毕,我坐在床上,和妈妈各选一本喜欢的书,安安静静地看书。我家里有很多书,摆满了五个书架。妈妈喜欢传统文化和教育丛书,她看真正的“四书”“五经”。我喜欢看《哈利·波特》《曹文轩选集》《植物大战僵尸科学版》等图书。每次看完后,我和妈妈还要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所看的内容,然后才熄灯睡觉。
第四,“泡书”。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了——去昌平区图书馆看书。在那儿,我好像泡在书的海洋里,所以我把它称之为“泡书”。那里的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看哪本好了,每本都想看看,真希望自己多长几双眼睛,这样一下子就可以多看几本书了。看累了,我再当一会儿小志愿者,帮助家长和小读者借书、还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有时会遇到图书馆闭馆的情形。不过闭馆不闭学,我依然可以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听书,在数字图书馆阅读电子书,坚持我的“泡书”习惯。
这就是我的“四书”假期。听书、读书、看书、“泡书”。同学们,你喜欢哪一种呢?
指导教师 张华
重拾书趣
汇文中学初二(7)班 张子轩
小时候,我很喜欢读书。还记得上二年级时,我放学到家,总是匆忙放下书包就抱起一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充满趣味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那些在书房里度过的一个又一个静静阅读的下午,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我曾以为,书香会这样一直围绕着我。然而,从四年级起,各种电子游戏、短视频开始吸引我的目光,手机渐渐取代了书籍,成为我的快乐源泉。但时间一长,我感到空虚与失落。看着别人出口成章,谈吐间尽显博学,我的脑子却犹如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在那一刻,我渐渐觉得电子游戏和短视频像是一群蚜虫。它们在啃噬我的时间,消磨我的意志。
在一次家庭大扫除中,一本落满灰尘的书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我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尘,那是我曾经爱不释手的《海底两万里》。我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页,书上都是我几年前用铅笔画的尼摩船长和鹦鹉螺号,还有一些由衷赞美阿龙纳斯的话。看着那些略显幼稚的笔迹和图画,我内心百感交集。尽管经历时间洗礼后的铅笔字迹已不清晰,但当时强烈的情感仍鲜活于纸上。唉,要是能坚持像小时候那样读书,我现在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我捧着擦拭干净的《海底两万里》,坐到原来经常坐的小板凳上,翻开了当初没看完的那一页。抽出书签后,我静静地读了起来。我的眼睛不快不慢地捕捉着一行行文字,浮躁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印度洋的巨鲨、袭击船员的章鱼、冰山封路、土著人围攻,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感叹作者奇妙的构思,也陶醉于作者朴实而优美的文笔。
我庆幸自己没有在歧途上迷失太久。兜兜转转,我又一次进入了书的世界,在弥漫的书香中,重新做回了安静的阅读者、认真的思考者和踏实的求学者,感受着充实的快乐。从那以后,我更加热爱读书。在匆匆流转的时光中,书香过滤了我的浮躁和无知,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感谢书香,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指导教师 彭薇
悦纳自己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四(20)班 谷承霖
我从小性格内向,怕跟陌生人说话。6岁时,奶奶家里来了客人,不论奶奶怎么劝我见见客人,我都不敢走出自己的房间。在饭店吃饭时,也不敢跟服务员说话。8岁时,我去上羽毛球体验课。一进陌生的体育馆,我就不自觉地紧张,冷汗直流。当妈妈介绍我和教练认识时,我全身发抖,听着周围不断传来的“砰砰”击球声,我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当我看着其他同学那么欢快地在陌生环境和陌生人面前又蹦又跳时,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了《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的推荐,于是央求妈妈给我买一本。妈妈了解到我买书的目的,也肯定了我通过看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给我邮购了这本书。
一拿到书,我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苏珊·凯恩,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分析了内向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性格优势完善性格上的劣势。我觉得书中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对了解自己帮助很大,也对自己的种种行为和性格释然了。书中说:“内向孩子天生的超能力就是倾听,倾听是能让你与好友交往时的一个逆天能力;内向者其实比外向者领导能力更强,内向性格是特别难改变的。”这些话给我很深的触动。既然性格无法改变,而且还有优势,那就不要再强迫自己做一个外向者,坦然接受自己的性格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了解,也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变得更加自信。如果你和我的性格相似,那么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吧。
指导教师 张敏
夜思
十八中初二(8)班 黄新睿洋
三月一个静谧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卷面上一个又一个鲜红的叉子和小中考的压力,令我情绪低落。望着窗外漫天飞雪,忽然之间,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冒着鹅毛大雪与同志们一起挖隧道的情节。为了祖国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是否也有许多个夜不能寐的晚上?
书中主人公保尔在朱赫来的带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曾四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多次受伤生病,却从未想过放弃奋斗。故事的最后,他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但在万念俱灰之后,却又坚强地走出低谷,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正如书中最后一句话所说“铁环已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凝望着天花板,我细细回忆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我发现,其实保尔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儿时往神父面团里撒烟末,懵懂又淘气;少年时救下朱赫来,冲动却仗义;青年时疾病缠身,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他彷徨过,哭泣过,也气馁过。但随着他的心智逐渐成熟,随着他的经历日益丰富,他将少年时那种勇气和仗义,化作了对祖国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激情。他在绝望之后,学会了坚强。时过境迁,而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现在的我们,也如年少时的保尔一样,有着儿时的天真与调皮,也有着少年时的倔强与叛逆。在成堆的试卷和繁重的课业前,我们也懦弱过,退缩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与保尔有着相似的心情。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保尔。保尔在面对苦难时,依旧顽强奋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保尔一样,将那些痛苦和磨难,将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沉重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呢?我们要学习保尔积极豁达的态度,才能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不知何时,窗外的雪停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洁白的雪地上。风再冷,也会停息;雾再浓,总会消散。风息雾散后,仍是阳光灿烂!我似乎找到了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期待着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指导教师 孙璧君
妈妈的礼物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初二(3)班 朱子济
走进文学殿堂是从妈妈每晚的睡前故事开始的。那时候没有如今丰富多彩的视频和游戏,每晚的睡前故事便包揽了我晚间的全部美好。记忆中,妈妈总是用轻柔缓慢的语调,让纸上的文字在我耳畔焕发出生命力。躺在床上的我,曾无数次向往多萝西的绿野仙踪,欢呼丑小鸭的蜕变,为小红帽提心吊胆。温暖的被窝、温柔的语调、温和的灯光,构成了我对文学的最初印象。
上了小学,不能像从前那样听睡前故事了。妈妈便用另一种方式为我呈现唐诗宋词的魅力。当妈妈第一次在我的面前朗读“鹅鹅鹅”时,我便对这类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句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知多少个下午,时光在我和她一起阅读古诗词的欢声笑语中悄悄流逝。而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了解,也在慢慢深入。
后来,文学如我的故友。妈妈带我从诗的世界走入书的海洋。我们曾在中国书店寻找旧书的故纸寒香,我们曾在三联书店感受贤士的青灯黄卷。读《骆驼祥子》,我了解了人生百态;品《三国演义》,我赞叹英雄豪情;赏《朝花夕拾》,我反思人生真谛。
妈妈常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通过读书,我找寻到一片净土。这片净土是一位母亲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书中有墨香,有正义,有温暖,更有一片母子深情。
指导教师 张小磊
阳光下的三色堇
宣师一附小五(2)班 孙文丹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写的《三色堇一直在思念》。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祁宝儿的14岁女孩。她在6岁时因一场车祸受了重伤,左腿截肢。她的爸爸在车祸中去世,妈妈也毁容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作者从来没有提过“悲伤”二字,而是用细腻婉转的描写,让我潸然泪下。书中这样写道:“在四周很喧嚣时,我却觉得自己很孤独。”看了这句话,我觉得自己的心也在钝钝地痛。我理解祁宝儿的感受,那是一种觉得周围的热闹跟我毫不相干、内心十分空虚的感觉。书中还写道:“我曾听妈妈在深夜压抑的哭声,但那时的我是安静的。”这句话也深深触动了我,祁宝儿那时心里该是多么难受啊,心疼妈妈、思念爸爸的情感肯定一下子涌上了她的心头。而早熟懂事的她却明白妈妈并不想让她知道这些,所以选择了把一切苦涩深埋进心底。
《三色堇一直在思念》中的故事让我明白,生活中不只有阳光,人生在世可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变故。我们能做的,是珍惜眼前的点滴幸福。万一灾难发生了,我们也要坚强地一步步走下去,就像文中的祁宝儿一样,虽然失去了左腿,失去了爸爸,却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勇敢地生活。我们可以把坎坷当成考验。如果成功地闯过去了,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指导教师 步兵
做一颗不负春天的种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二(6)班 郭璟萱
春天来了,我听到她慢慢靠近的脚步声。小草害羞地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花儿在枝头微笑,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
当医生的妈妈曾给我讲过《黄帝内经》里的几句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说,每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富有生气,万物汲取阳光、欣欣向荣。我们少年儿童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最适合播种的春天里,努力吸收养分,发出嫩绿的小芽。这个珍贵的小芽就是我们的志向。我们要从小立下雄心壮志,就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讲的一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是祖国更加强大、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一颗种子从小芽到参天大树,离不开园丁的细心照顾与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6班的38名同学,就像饱含希望的38颗小种子。在美丽温暖的春天里,老师把我们洒进花园里,浇水、施肥。一年级,我们破土而出、生根发芽;二年级,我们努力向上,越长越高;三年级,我们长出了嫩绿而娇小的新叶;四年级,绿叶旁迎来了可爱的花苞;五年级,小花苞开放啦,一朵朵小花迎着太阳笑得灿烂;六年级,美丽的小花下硕果累累,充满丰收的喜悦。
因为每颗种子都不同,所以将来结出的果实也一定会各不相同,可能会有苹果、有香梨。就好比长大成才后的我们,将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工作。到那时回想起来,我们都是来自最初那颗小小的种子,那颗充满希望、立志成才、不负春天的种子。
指导教师 崔宁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