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浓夏日长
北京日报小苗

2022-07-07 17:54 语音播报


戳这里关注我们

编者的话

在孩子们眼中,夏天总是令人着迷的:有奇妙的云朵、婆娑的树影,有酸甜的冰粉、脱壳的金蝉,还有清凉晚风中为我们讲故事的人……暑期将至,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孩子们的绿色夏天吧!

核桃树下

北师大实验华夏女子中学初三(5)班 王昱晴

姥爷家有一棵核桃树,每至夏日,亭亭如盖。

 

妈妈说,这是姥爷亲手种下的,自她很小的时候便长在院中央。开始只是小树苗,后来和妈妈一起长高,高过了妈妈,高过了屋顶,树荫下洒满她童年快乐的回忆。

 

这棵核桃树也是我心中的乐土。我总喜欢躲在粗粗的树干后和姥爷捉迷藏,每次躲在这里,姥爷总假装找不到我,而他躲在树后我却总能轻易找到他。浓浓的树荫是夏日最好的遮阳伞,每每跑得筋疲力尽,我都会躺在树下姥爷的摇椅上,听姥爷给我讲百听不厌的西游记。听着听着,我就会伴着习习清风甜甜睡去。

 

姥爷还用绳子和木板在核桃树的一个大枝丫上挂了一架秋千。我喜欢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听夏日的晚风在我耳边歌唱。姥爷便笑着站在核桃树下帮我推秋千,随时护我平安。

 

夏天的核桃树也是小虫的乐土,每每它长出绿油油的花序,便有毛毛虫前来做客。我总会被吓得哇哇大叫,这时姥爷便会拍着我的头,告诉我要勇敢,再笑着赶走这不速之客。

 

仲夏,核桃树上长出了青青的核桃。调皮的我总喜欢摘树上的核桃,可总是够不着,姥爷便会假装严厉地批评我浪费,却又将我高高抱起,让我摘核桃玩……这核桃树下的夏日,因为有了姥爷的陪伴,平添了许多乐趣。

 

姥爷和他的核桃树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夏天。然而,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二年级的夏天竟是我和姥爷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那年夏天,我失神地蹲在核桃树下,雨水拍打着核桃树的叶子。虽是夏天,我却感觉冷得像冬天一样。

 

姥爷离世后,姥姥怕睹物思人住进了县城,我便很少再回那个曾充满我的快乐和伤心的小院。时光荏苒,又是一个夏日,当我再次来到小院里,核桃树已经不再像记忆中那样高大,秋千也变得有些矮。我踮起脚,伸手摘下一个绿油油的核桃,树叶碰到我的头顶,仿佛是姥爷在轻轻抚摸。

 

或许姥爷从未离开,他藏在核桃树旁,藏在夏天的风里,微笑地看着我,殷殷地嘱托我。姥爷,您放心吧,我会早日成才,替您照顾好姥姥和妈妈。

指导教师 谢华  

夏日雨趣

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初一(9)班 董佳雯

这一天,京城的清晨是在雨中苏醒的。起初只是落了几个雨点,分秒之内,便倾盆地下起来了——这是仲夏雨的一贯做派,捉摸不定,像高深莫测的法师,又像伶俐调皮的小孩。

 

我站在门内,将右手伸出房檐,大颗雨滴触碰着我的手掌,不多时,整个手上就全是这场夏雨的痕迹。我看着雨珠从手上掉落到地上,与千万雨珠相融,给地面镀了一层深色。

 

我喜欢雨,尤其是仲夏酣畅淋漓的雨,连同伴随而来的清风薄雾,我都喜欢。都说江南暮春烟雨韵味独佳,朦朦胧胧间是风雅千年。我却觉得,盛夏的雨水之趣反而更胜春日的细雨如丝一筹。盛夏的雨,为人们奉上酷暑里难得的清凉,再飘飘然拂袖而去。

 

雨势渐小,屋檐上的积雨不时落到门前一个小小的水坑里,激起一朵朵漂亮的水花。小时候我总喜欢和小伙伴去踩水坑,我们欢笑着、蹦跳着,踩出或大或小的水花。那水花也在我们心里绽放,这是专属孩子们的夏日雨趣。

 

我目不转睛地看雨,却不知最后一滴雨落在了哪里。雨停了,空气中充满湿润的泥土味道。天上乌云渐散,刚探出头的阳光照到梧桐叶上。我忽然记起宋代诗人曾几的那句“窗前有梧桐,报我以好雨”。

一碗冰粉

首钢矿业职工子弟学校初一(2)班 方莹

每到夏日,一碗凉爽可口的冰粉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企盼。

 

中午放学铃声一响,我把写满笔记的语文书塞进帆布包,再从包里找出母亲早上给我的几元钱,紧紧地攥在手中。回家的路上,道路两旁,梧桐树的叶子已被太阳晒得蔫头耷脑。我站在梧桐树下,端着一碗刚买的冰粉,有点儿舍不得吃。阳光穿过梧桐树叶照射到我的手臂上,映出一片圆形的古铜色光圈。

 

轻轻嘬一口冰凉的汤,一股凉意从舌尖儿袭来,缓解了中午的燥热,但是还不过瘾。看向碗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晶莹剔透的小东西持续吸引着我,我忍不住用勺子舀一大口送进嘴里,从唇齿一直凉到心底。接着是山楂粒、小芋圆这些七七八八的小东西,一抬手,一仰头,就一股脑儿进了肚。咽下最后一口的那一刻,仿佛连空气都变成了水果味儿,混沌的思路也灵动欢快起来。

 

夏日的风吹过梧桐树,拂过古旧的红砖楼。一身洁白的校服,晒成古铜色的皮肤和一碗果香四溢的冰粉,是夏日中午放学路上伴随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春来柳绿,夏来荷开,在四季更迭中,我们褪去稚气,渐渐长大。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夏日味道的留恋与珍惜。

指导教师 张宏鹏

金蝉脱壳

翠微小学五(7)班 陈嘉实

7月的一个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在花园散步,忽闻此起彼伏的蝉鸣。我的目光停留在路边的一棵柳树上,只见树干上趴着一只大虫子,一动不动。爸爸也过来看,告诉我这是一只刚刚开始蜕壳的金蝉!

 

妈妈告诉我,金蝉脱壳可是“生死攸关”的过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生怕错过任何一秒让人激动的画面。这时,金蝉的暗褐色外壳已从背部中间裂开,露出新生的头和背。金蝉的脚紧紧抓着树干,蜕出壳来的一小半身体努力向后仰倒,几乎与树干垂直。慢慢的,随着蜕出壳外的身体越来越长,它仰倒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再看它新生的那部分身体,表皮呈虾皮一样淡淡的粉红色,背上的翅膀折叠着,只有我指甲的一半大,像两个粉色的小贝壳。

 

都说是金蝉脱壳,可它的身体怎么是粉色的?我的疑问很快有了答案。十几分钟后,金蝉新生的身体就慢慢转变为金色,我惊讶极了。就在这时,它金色的小身子轻轻震了一下。“是不是就要完成了?”我问爸爸妈妈。可这时他们已经无法集中精力回答我的问题,因为蚊子正一波又一波不断攻击我们。

 

舍不得就这么离开,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蝉放进了昆虫观察盒提回家。被打扰的金蝉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它用脚紧紧抓住观察盒的纱网,原本后仰的身体也慢慢往回缩。终于,它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从壳里蜕了出来。几分钟后,翅膀也展开,顶端呈金黄色,下端是透明的。

 

大约在脱壳完成一小时后,一种深色液体在金蝉翅膀的脉络上慢慢地流淌、晕染,好像要把翅膀上那些无色透明的区域都填满似的。它的翅膀和身体从金色变成了金棕色。

 

我恋恋不舍地去睡觉。第二天一睁眼,我的惊叫唤来了爸爸妈妈。我们围在昆虫观察盒前,发现金蝉的身体已变成了黑色,看起来更坚硬,翅膀和腿也更有力了。它简直太棒了!我提起观察盒,奔出家门,把它放飞到了自由的天空。

指导教师 周丛岭  

晌午观云

文汇中学初一(14)班 张嘉珊

夏日晌午,浅绿的窗帘上出现几团飘忽不定的白影。拉开窗帘一看,一抹碧蓝,几片柔白,真美!上网课的倦意瞬间无影无踪。

 

细看近处的云,星罗棋布地飘在湛蓝的天空,每一朵都排列在最适宜、最美观的位置上。其中一朵像蝴蝶的格外显眼——两抹纯白构成巨大的蝶翅,轻盈而灵动。忽然,它的旁边又飘来几缕半透明的小白云,大小两朵云,互相吸引,越靠越近。当大小两朵云融为一体时,小云在一瞬间化为了蝴蝶快速扇动翅膀时的轮廓,看上去这只蝴蝶好像真的飞舞了起来!

 

正在我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时,那蝴蝶却变成了只有一只翅膀的怪物。不过几秒钟,另一批云从西边飘来,其中一朵细长的云,上半部分纯白,下半部分竟是淡蓝色的。这时,阳光从南方照来,为众云涂上一层淡黄。定睛一瞧,方才那朵上白下蓝的云,此刻已化为一条金龙,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金光,龙头高高昂着,别提有多气派了!不经意间瞟到龙尾,我不禁嗤笑起来——金龙尾部仍存着一抹淡蓝,如同掉了块漆的工艺品。大概“天之骄子”对我的嗤笑极为不满,就在我眨眼的刹那,金龙已化为一片金色的烟尘,消失在空中了。

 

此刻,天空中央又出现了一匹白马。这匹白马冰清玉洁,马尾如水晶般透明,尾巴上的鬃毛清晰可见。马背上还驮着个人,后面似乎还跟着三个人,多像一幅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图啊!一阵微风拂过,马背上的唐僧不见了,大徒弟和三徒弟也不见了,就连那漂亮的马尾也不见了,只剩个光溜溜的马屁股和胖乎乎的二徒弟。

 

我又把目光投向远方。远处的云与近处的云不同,只有一种形状——连绵起伏的山。它们若隐若现,似烟似雾,在阳光的映衬下闪着微弱的紫光。我多想用手触摸那连绵的紫云啊!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远处起风了,众云开始消退,像是依依不舍与人道别的一群仙女。又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一抹淡紫也消失在天边。但天空的色彩仍在不停变化,如同上百张水粉画在不停切换,看得人眼花缭乱。

 

云在不停变化,天空的色彩在不停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在不停变化,这才是宇宙万物的常态。我在书桌前,静观云卷云舒,心中不由生出许多感慨。于是我坐下来,轻轻抽出一支笔,记录下今夏北京天空的美景。

指导教师 孙静  

★我读名著 ★

赤子之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二十二中初三(6)班 郭瑞晗

 

中考结束后,我重新阅读了《傅雷家书》。此前阅读时,傅雷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既严格又慈爱的父亲,而这次,我体会更深的是他的赤子之心。我认为傅雷先生本人就可以用“赤子”一词来形容——真挚而纯洁,热情而温柔,既理性又感性。

 

傅雷先生的这颗赤子之心体现在他对事业的追求上。他对待自己的事业一丝不苟,追求“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他以身作则,同时要求儿子傅聪也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音乐。他在家书中对远渡重洋的儿子说:“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样,怎能打动观众的心灵?”这份爱成就了傅聪的音乐事业,也指导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成就自己。

 

傅雷先生的赤子之心体现在他对儿子成长的关心上。在如清流般的文字中,他视儿子为朋友。当儿子在音乐方面取得进步时,他毫不吝啬地夸奖:“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华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当儿子犯错误时,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理智弱,意志尤为弱……”在儿子处于低谷时,他及时给予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样真诚而接地气的话语,充满朴实的力量。傅雷先生的爱与信念,如阵阵暖风,吹进儿子的心田。

 

傅雷先生将爱国教育视为教子的重要一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儿子培养成一个“为祖国争光的人”。他培养儿子“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灵魂”,叮嘱儿子饮水思源不忘本,教育儿子报答祖国。他在信里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儿子的中文错误,给儿子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给儿子寄字画,谆谆教诲中饱含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

 

我认为,《傅雷家书》是一本老爸送给儿子的成长礼物书。傅雷先生作为学者和父亲都堪称楷模,他对学术、对儿子、对国家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读《傅雷家书》,让赤子之心长存世间!

指导教师 刁瑞新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