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16:42
编者的话
冬日午后,阳光正好,展一张纸,握一支笔,让思绪在书画世界中畅然游走。孩子们在学习书法和绘画的过程中,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也体会到笔染春秋的乐趣。
墨魂
一七一中学初三(20)班 戴墨池
我自幼对变化万千的软笔书法十分着迷。那“横如千里阵云,竖似万岁枯藤,折显百钧弩发,点见高峰坠石”的神奇艺术,在我幼小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我央求祖父教我书法。然而,当柔软的羊毫碰触到绵柔的宣纸,字便写得歪七扭八,成了宣纸上的一个个墨团。我不免有些失望。祖父见状,笑着握住我的手,将笔微微提起,随着“逆入、回锋、行笔、下按、上提”,一个力道匀整的“恒”字跃然纸上。祖父告诫我:墨在持恒,人亦贵恒,只要坚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功到自然成。自此,我便认定要与墨香长伴。
上了初中,课业渐渐繁重,书房便成了我的精神圣地。每每身心疲惫之时,我都会铺展一席素雅长卷,执笔研墨,心手一意。纸上的墨迹跃动着,力道与柔美并济,墨香似精灵般如影随形。窗外晴空万里,初秋的天空带着独有的辽远静寂。我慢慢闭上双眼,贪婪地吸吮着墨香,感受心灵的恬静与放飞。
随着笔法日渐纯熟,我开始刻意追求飘逸恣肆。奇怪的是,这时墨香却变得若有若无。祖父沉默多日,邀我去观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乍一看,笔墨工拙,字体凝重,并无半点新奇。为什么这件行书作品能成为天下三绝之一呢?“字如人,表精神。颜鲁公大义凛然,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使人敬而爱之。这便是墨魂!”接着,祖父为我详细讲解了这篇作品的来龙去脉,我才明白,万般书技皆浮云,最是精神动人心,只有用心写出的作品,才能墨香四溢。
磨一砚素墨,铺一张尺素,墨香氤氲其间。在与墨香携手前行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书法,已融入我的血脉,伴我一路前行。
指导教师 甄敬萍
戴墨池 书
窗边的女孩
十八中初一(8)班 黄惜涵
一张白纸,一个画板,几支铅笔,一个闲适的午后,深深浅浅的线条,形态各异的物体,组成一个又一个画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付出过辛勤的汗水,品尝过成功的果实。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素描,到如今也有三年了,可我与素描的缘分远远不止这三年。二年级时,我跟着老师学习彩铅绘画,记得每次上课时都会遇见一个大我四五岁的姐姐,她坐在教室靠窗的座位上,面前立着画板,静静地临摹着桌上的静物。阳光洒在她的画板上,我被她吸引,每每路过她身旁总要驻足很久,带着崇拜和好奇静静欣赏,直到老师催促,才恋恋不舍地挪动脚步回到座位,却仍要转头看上几眼,心中不断感叹:小姐姐画得可真好!从那时起,学习素描的种子便已在我心间埋下。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那个曾带着崇拜神情偷偷欣赏小姐姐画画的女孩,如今也坐在了窗边同样的位置上,抱着画板,静静临摹眼前的静物。
随着学习的级别越来越高,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耗时也更久。从空空白纸到纸上被不足一毫米宽的细线全部排满,一幅画常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当初学素描的新鲜劲儿过后,漫长的排线过程让我感到枯燥。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掌握了更多技法,每当排线时,听着纸笔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心中便觉得格外安稳。那些灰黑的线条,在我看来,仿佛有了五彩的颜色。
现在,我也时常遇到一些比我小的学弟学妹,他们也会站在我旁边看我画画,然后转身跑向老师或家长,惊讶地说:“哇,姐姐画得好像,我也想学素描!”这时,我便暗自欣喜,同时感慨榜样的强大力量。素描培养了我的毅力,我会一直坚持画下去,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
指导教师 刘小荣
神奇的向日葵
首师大附中初一(1)班 吴思思
画室里,松节油独特的味道充满鼻腔。斑驳的画架和五彩缤纷的颜料摆在面前,我用力调和颜料,笔刷翻飞,无意间溅了一滴在画布上。我匆匆抬头,想要抹去它,但我停下了——那滴颜料的形状正如一枚小小的种子。望着这枚“种子”,我想起了自己爱上油画的经历。
我起初对油画并不感兴趣。常年用铅笔画动漫人物的我,已经习惯了那种尖细的笔尖一点一点刻画发丝的感觉,那种线条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感觉。所以,我始终认为自己不适合学油画。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为我报名了油画课。我虽然听话地上了不少节课,画技也有所提升,但我心里很清楚,我并不喜欢油画。
直到那节课,老师让我临摹梵高的《向日葵》。我接过图片摆在画架上,准备挑选颜料。我仔细端详着图片上热烈盛开的向日葵,又想到了梵高的生平,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猛然意识到,那画布和颜料组成的不是一幅画,而是绘画者心中闪闪发光的梦想。绘画者的怒吼、悲叹、欢笑都通过颜色大胆地表现出来,都体现着画家真实的情感。
我遐想了许久,终于小心地画上第一笔,可看起来死气沉沉的。太死板了,我心想,为何不用我的热情碰撞梵高的狂热?想到这儿,我提笔饱蘸颜料,在画布上使劲儿抹上了一片厚厚的明黄,画布立刻有了生命力。我仔细观察《向日葵》的笔触,然后肆意在画布上涂抹着,我不再执着于刻画细节,因为我领悟到了油画的真谛。是的,我感受到了油画的美,那是纵情挥洒的快感,与小心翼翼的铅笔画截然不同。之前学油画的百般不情愿,此刻洗刷殆尽。
我至今也没有画完这幅画,但我觉得这是我目前画过最好的一幅。我已经爱上了油画,这份爱随着向日葵疯长,轰轰烈烈。
黑白之间
理工大学附中分校初三(3)班 朱子济
黑白的世界最为诗情画意:丹青的山水画卷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传统书画世界里,我尽情泼墨挥洒,在黑白之间书写着青春的诗行。
我从小跟随父亲研习传统书法和绘画,古朴的青玉案和雪白的宣纸陪伴我一路成长。那娟秀雅致的蝇头小楷,犹如一位远道而来的老者;而那韵味十足的写意山水,俨然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无论是教我习字,还是看我临摹近景,父亲总是很严肃。我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要对古人的书画心怀敬意,这才是传承书画艺术该有的态度。父亲在生活中不善言谈,但一提起书画就会侃侃而谈。我每次习字,他总会从横竖撇捺中为我讲解毛笔字的构造;我每次作画,他总能从我的一些败笔中敏锐地看出问题。父亲常说,中国画讲究“近物写实,远景写情”,即近处的景物惟妙惟肖方显真实,远处的景物需要虚幻,但不能因为朦胧、遥远而缺少情感,这样的书画作品才有灵性和生命力。
或许,古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也蕴含在这“虚景实意”的绘画技法中。古人潜心钻研书画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他们的非凡匠心。翻开旧时习作,我看到了自己在黑白之间的青春年华。在书画艺术世界里,我以梦想作笔,勾勒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在丹青背景下,我自豪地写着青春的诗行。
指导教师 张小磊
我的书法老师
首钢矿业子弟学校初一(3)班 高一婷
第一次上书法课,衣着朴素的书法老师笑着把我们一一领进教室,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写书法一定要知道墨的味道。语毕,只见他伸出食指,在墨碟里蘸了蘸,随后把手指放进嘴里,还认真地咂摸咂摸,似乎味道不错。
我们也学着他,用手指蘸了点墨,放到嘴里尝了尝。一股辛辣的味道在舌尖扩散,随后是淡淡的甜味混杂着墨香,口感复杂,而更复杂的是我们各色各样夸张的表情。
在我们“面目狰狞”之时,老师狡黠地伸出了两根手指,一根有墨,一根没墨。我们顿时明白了!待我们洗净脸、漱完口,老师和蔼地对我们说:“学书法首先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才能体会到字的结构和筋骨。”那时正是深秋,他的笑容却让我如沐春风。
最后一节课时,老师如同第一天那样,笑容满面地将我领进教室,然后选了一篇《千字文》要我临帖。铺纸,蘸墨,落笔,纸上的每一笔恣意而珍重,潇洒而认真。落款,盖章,一幅作品完成,一段记忆尘封。下课前,老师对我说:“希望你能像这幅字一样,清秀而刚劲。离别时,也不必悲伤。”说完,他指了指天边的云。我望向窗外,天边的云时散时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我的书法老师,虽然样貌一般、衣着朴素又不善言辞,但我们喜欢他的幽默可爱,更欣赏他的学识渊博和字字珠玑。他用他那独特的幽默与情怀,带领我们在黑白方寸间,感受千秋历史长,宇宙浩瀚阔。
吾爱书法,吾爱吾师。
指导教师 蔡俭
这一次,我做到了
人大附中分校初一(1)班 麻悦琳
提臂、抬腕、下笔……我屏息凝气地画着,笔尖的墨汁轻柔地在宣纸上晕开。无论是细笔勾勒出的粽叶,还是飘在米粒上方的袅袅蒸汽,都被我画得细腻而清晰,简直无可挑剔。我满意地笑笑,再次交了上去,导师却直摇头,说,还是不够。
我沮丧地将作品揉成一团,空空的白纸一如我迷茫的内心,我抿着嘴冥思苦想着。焦、浓、重、淡、清,我再次拿起毛笔,将各种墨色结合起来,一条小舟与水中的倒影在宣纸上出现。接着,江流从画面左侧一泻而下,在旁边的石头上溅起水花。然而,画完这些,我却不知该如何下笔了。无论我再加上什么涟漪与山影,都只是让画面更加无趣。看来我真的做不到了,我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头重重地倒在桌子上。
无奈之下,只得向导师求助。导师看了我一眼,道,想画好端午,就得透彻地了解端午节。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脑海中开始搜索与端午有关的诗句。想着想着,张耒的《和端午》跳了出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是他,是屈原!那个孤独寥落的身影,最终被汨罗江滔滔的江水吞没,这才是端午背后的意义。答案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我拿起毛笔,好像怕屈原从我眼前消失似的,迅速地蘸了墨,在宣纸上勾勒出一个寂寞的背影。我笔下的屈原站在浪花之上,回看那滔滔长河。
最终交了画,导师看了我的作品很久,才说:“这是我见过你画得最好的作品。”我心里无比高兴。这一次,我真的做到了!我不仅画好了一幅画,更体会到了绘画背后的意义。
*我读名著*
满满的爱,浓浓的情
——读《城南旧事》有感
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六(1)班 李菡婷
最近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从中感到了满满的爱,浓浓的情。亲人之间的爱跃然于纸上,沉浸于心底。
英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英子爸爸爱花,将一众花草照顾得很好,小院里总是花香四溢。他更爱孩子,但是他的爱不是毫无原则的。一次英子起晚了,加上天气也不好,本想借机不去上学,没想到爸爸坚持要她去上学,还不惜用上了鸡毛掸子。初读这段,觉得英子爸爸不近人情,但仔细想想,英子爸爸是在教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这种看似不近人情其实真爱孩子的爸爸又有谁不爱呢?
英子的爸爸鼓励孩子独自去邮局给叔叔寄钱。他明知英子最讨厌日本人,还偏要英子去和日本人交流沟通,独自完成寄钱这件事。最终连英子自己也没想到会如此出色地完成任务。想想现在,很多家长也爱孩子,但对孩子的一切事都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真正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教会他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不是帮他安排好一切。
同样作为父母,宋妈也爱自己的孩子,却选择了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进城照顾别人的孩子。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好一点儿,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希望总是落空”。宋妈也是如此,我想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会选择陪在孩子身边。如今,很多父母只想着多挣钱,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的陪伴。
可怜天下父母心。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了,但英子也长大了;宋妈给家里寄了很多钱,却再也见不到日思夜想的一双儿女。《城南旧事》里的故事,让我深思。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