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新曲
北京日报小苗

2023-09-29 06:55 语音播报

小苗

戳这里关注我们

编者的话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许多城镇和乡村近年来都得到很大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年暑假,不少孩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再次走进熟悉的地方,看到了全新的风景。让我们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乡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吧!

灰与蓝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 杜雨默

我的故乡是唐山。在我幼时的记忆中,那里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这种灰有时是不带色彩的,纯粹白与黑糅合而成,看着它就会联想到压抑、悲伤、痛苦等形容词;有时灰中会夹杂一丝铁锈红,仔细嗅嗅,风中带着若有若无的金属气味。黄昏时,天空被暮色熏成烟黄色,就像旧照片泛出的灰黄色。总之,我上幼儿园时几乎从未见过书中描写的“湛蓝的天空”。

 

作为一座工业化进程较早的城市,唐山依靠煤炭和工业发展起来。但工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更是为这座城市刻下一道痛彻心扉的伤口。

 

一别十年,今年暑假我回到唐山,发现这座城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奶奶摩挲着我的手,笑着说改天带我去花海玩儿。“那块儿之前是开平煤矿,我年轻时还在那儿上班呢!”她眯起眼睛,似乎陷入回忆,“现在可好了,整了一堆花花草草,还挺像模像样!”花海已成为开平区小有名气的市民休闲公园,园内群芳斗艳,游人往来不绝。看着奶奶手机里的照片,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么妩媚的繁花,那么青翠的草地,竟生长在废弃的矿山之上!

 

在抗震纪念博物馆,我被唐山人民面对灾难展露出的坚强所震撼。迈出展厅大门的一刹那,耀眼的阳光照射下来,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蓝。那是怎样的色彩呢?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世界被包裹其中;像漫山遍野的蓝色绣球花,生长得太过肆无忌惮,一直蔓延到了地平线;像一片温柔的海,鸟儿则是海里的鱼。我拍张照片发给表哥,感叹阔别已久的老家竟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回复:“唐山早就大变样了。小学时还偶尔因为重度污染停课,上初中后雾霾天越来越少了。”

 

如果要写一本小说讲述唐山的历史,那我一定会在结尾处这样描述:唐山抗震纪念碑前,天蓝云淡,鸟语花香。举目远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发展与保护连接起唐山的过去和现在,再延伸到无限远的未来。

我机智的家乡

首师大实验小学六(4)班 赵韧达

这次回老家,我感觉我的家乡东戴河,不仅是我熟悉的捞鱼妙地,更成为北京退休老人的养老胜地。随着爷爷奶奶们的到来,我的家乡不仅增添了“银色风景”,还增添了高档小区、天南地北的美食、地道的北京口音,以及咖啡馆里的欢声笑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和我的家乡机智地发现社会需求有关。

 

我的家乡名字里也带“戴河”二字,但她不像北戴河那样闻名遐迩。我小时候,她就是曹操在《观沧海》里形容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那样,很原生态、很天然,甚至有点小荒凉。过去,我常常跟随爸爸去海边玩儿,我们眺望碣石,还一起抓鱼,一直抓到晚上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必须打着手电筒才行。

 

然而,这几年,我的家乡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后花园”。尤其今年暑假,我和爸爸黄昏赶海回来,经过一个刚建成的小区时,竟然遭遇了大堵车。没想到,我的家乡竟然也变得如此车水马龙了!

 

来我家乡买房子的基本都是北京退休老人。我在海边遇到一位爷爷,他说退休前在北京一个部队的文工团工作,和老伴在海边小区买了一套面朝大海的房子,每天晚上打开窗户,海风沁人心扉,感觉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过上了桃花源中的生活。

 

和这个爷爷的想法相似,很多北京退休老人来东戴河定居,都是因为感觉过去在北京的生活节奏太快,所以想在退休后找一个气候宜人、可以休养的地方定居。而我的家乡东戴河目前的建设,恰好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爸爸跟我说,这不是因为我家乡运气好,而是因为她注意观察、寻找社会需求,再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把东戴河打造成了让北京退休老人来了就舍不得走的地方。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我家乡真的非常机智,我为家乡人的机智感到自豪!

故乡的“海”

北京四中北海校区初一(3)班 殷广安

我的故乡在山东省宁阳县,一个美丽、静谧、古朴的鲁西南小县,一个我从小生活了6年、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今年暑假,故乡的风仿佛又一次吹进了我的心窝,我随父母踏上了归乡的路。复兴号一路驰骋,却总也追不上那颗近乡情更怯的心。故乡,我来了!

 

这次回乡,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故乡的“海”——这里本没有海,但家乡人民凭着聪明智慧,硬是创造了一片“海”。那片“海”,就是今年新开发的月亮湾公园景区,一个由月牙湖水库改造提升的景区。

 

从县城乘坐免费的公交车直达景区,人未到声已来。此起彼伏的音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月亮湾波光粼粼,浩渺壮阔。弟弟最喜欢玩水,距离“海”边还有几十米,他就激动地挣开大人的手,飞奔而去。换上泳裤,套上泳圈,我和弟弟一下跳进水里,溅出片片水花。顽皮的弟弟一边喊着“冲啊”,一边拿起水枪朝我喷射,我也毫不示弱,猛朝他身上撩水。看到对方被水浇的狼狈模样,我和弟弟都不禁哈哈大笑。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抬眼望去,夕阳西下,晚霞已为天空镶上金色的裙边,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安逸的慢生活最容易让人放松。月亮湾公园景区建设了木栈道、月光沙滩、塑胶跑道,还有月牙桥、景观小品、儿童戏水池、滨水绿道等景点。换好干爽的衣服,我们全家人沿木栈道前行,清风徐来、流水淙淙,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天色渐黑,沙滩上的帐篷亮起彩灯,小吃店内人头攒动,浓浓的生活气息在景区弥漫升腾。

 

故乡的人拥有了“家门口的蔚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明媚的笑容。愿故乡的“海”越来越美。

高铁带来的变化

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六(15)班 董泽睿

每年暑假,我和妈妈都要回东北老家探望爷爷奶奶。我十分思念爷爷奶奶,可一踏上高铁,心里却有些不情愿——老家在东北农村,需要先坐高铁再换汽车,最后在高速公路暂停区下车,翻下高速公路走回奶奶家,既麻烦又危险。一下雨,土路十分泥泞,走着走着鞋子就被粘掉了。到了奶奶家,用水又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村里每两天才供一小时自来水,洗澡很不方便。

 

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神秘地说:“别一脸不开心,这次会很不一样哦!”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呢?我心想。列车慢慢驶入车站,妈妈拉着我的手径直走出车站,我才发现,我们抵达的是一座新的高铁站。我问:“咱们不用换车吗?”妈妈神秘一笑:“到了你就知道啦!”我跟着妈妈一直走,等她停下时,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居民区中。原来,高铁延伸到了老家,农村变成了小镇,爷爷奶奶搬进了居民楼。这些楼房比我在北京的家还高出几层,周围一片绿意盎然,还有几株大大的向日葵。

 

进了奶奶家,有自动晾衣架、自动窗帘、智能空调……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挨个儿试了个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了上来,有红烧鸡翅、黄花鱼,更有我最爱吃也最朴素的玉米饼,咬下一口,满嘴糯香。吃完接风的晚餐,我准备去洗个澡。洗手间里不再是一盆接好的热水,而是和家里一样的淋浴喷头。我享受着清澈温暖的水在身上流淌,舒服得差点儿睡着了!

 

洗完澡,我下楼看奶奶跳广场舞,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用脚踢着小石子。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大声告诉我小公园里有露天电影。听到这个消息,我赶紧一溜烟儿跑过去。只见一块大银幕被撑起来,后面是一架数码放映机,银幕前摆好了一排排小板凳,坐满了人。我也挑了个位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露天电影虽然没有电影院效果那么震撼,但又热闹又喜庆。看完电影,月亮已经高高悬在天上,在蛐蛐的叫声中,我依依不舍地和奶奶回了家。

 

我正兴致勃勃和妈妈讲述今天的电影,窗外夜色中,一道明亮的光“嗖”地闪过。奶奶走过来搂着我的肩膀,指着窗外对我说:“刚才经过的是高铁,每次你过来或者回去,我和爷爷都会在这里等火车经过,猜猜哪一趟火车坐着我的宝贝儿!”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天后,我和妈妈就回北京了。高铁飞驰,向首都北京驶去,那时,爷爷和奶奶一定会站在窗前,目送这银色的“飞箭”带着他们的思念远去。明年暑假我还会回来,那时候,家乡的人们一定会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吧!

五彩白银

密云区果园小学五(2)班 王牧泽

我的家乡有个独特的名字——白银,就是那个真金白银的白银。小时候,我曾经一度天真地以为我的家乡真的是银白色的,像童话故事里一样到处铺满了白晃晃的银子。今年暑假姥爷带我回到了家乡,我才发现原来白银是五颜六色的。

 

白银是黄色的。这里坐落在黄土高坡上,周边是一座座黄色的土山坡。波涛汹涌的黄河从白银穿过,它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当地人吃的、用的都是黄河水。白银的土特产——黄褐色的沙地小土豆和黄澄澄的白兰瓜,一个吃在嘴里沙沙软软,一个吃在嘴里甜甜蜜蜜,美味极了!

 

白银也是绿色的。别看周围的土山坡是黄色的,城市里却布满了绿色的氧吧。大大小小的公园串联起城市的绿色,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大树,茂密的枝干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遮挡夏日的骄阳。

 

白银更是红色的,因为它是一座热情似火的城市。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吃夜市。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有烤羊肉串,有炸土豆片,还有酿皮子、甜胚子等各种西北小吃,看得我直流口水。叽叽喳喳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叮叮当当的微信到账声不绝于耳。我买了一份“灰豆子”,喝一口汤,冰冰爽爽、甜而不腻;再吃一口豆,软软糯糯,香甜可口。我还要了土豆片、羊肉串,浓浓的孜然味,瞬间涌进鼻腔,真是人间美味呀!

 

五彩的白银市,让我目不暇接。可姥爷告诉我,曾经的白银市却是灰色的,因为家乡是矿业城市,产矿的大烟筒常年冒着烟,整个城市都灰蒙蒙的。如今,时代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银人已经把灰蒙蒙的白银市变成了色彩斑斓的白银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色彩。

 

指导教师 王玉如 

★我读名著 ★

鲁迅知我心

——读《五猖会》有感

汇文中学初一(4)班 匡野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鲁迅先生在《五猖会》结尾处写到的一句话。《五猖会》是我在《朝花夕拾》里面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讲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去东关看五猖会,却突然被父亲要求背书、兴致全无的故事。

 

我初读时,就觉得特别好玩儿,特别能感同身受。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带有批判性的,很深奥、很难懂,而这篇却不一样,展示的完全是一段童年时的心理活动。

 

在我小的时候,寒假里要去上课外班,路过龙潭公园,总拉着姥姥带我去逛公园里的庙会。小摊子上摆着各种琳琅满目的玩意儿和小吃:纸风车、炸土豆、糖葫芦……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年画。但是,每次我刚逛一两个小摊子,就会被姥姥拉走。“哎呀,快点,马上迟到了,别逛了!”就是在上课外班前的那么一小段时光,最让我开心。鲁迅先生“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与我小时候的心情和想法是多么相似!

 

《五猖会》这篇文章让我有很深的共鸣,同时我也对鲁迅先生笔下热闹而多彩的东关五猖会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向往。就是这篇文章,让我不再害怕读不懂鲁迅先生的文章,而是有了更大的动力去阅读经典。

 

近期征文: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著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

长期征稿

 

自命题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3年9月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