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18:55
去年冬季的北京,对观鸟人来说是幸福的。11月初,主要活跃在东北一带的北长尾山雀频繁亮相于北京城各大角落。此后,戴菊、白腰朱顶雀、红额金翅雀、红腹灰雀等一些罕见鸟种相继在北京出现,引爆全城的观鸟热潮。而将这股热潮推向最高潮的,则是今年1月初,兴隆公园的一只白翅交嘴雀雄鸟。
白翅交嘴雀“轻松拿捏”观鸟人
1月23日,伴着三四级北风,我慕名来到兴隆公园,只为一睹白翅交嘴雀的风采。有网友戏称,“全北京仅此一只”的白翅交嘴雀,惊动了全城的观鸟人。
从南门进入,紧靠着南侧围墙,向东一直走就是。走不到五分钟,就看到右手边三三两两的人群,围着一棵树拍来拍去。看这架势,就是这里了。
我刚刚走近,便在一棵松树的树枝上看见一只全身粉红色的鸟,体型不大,翼和尾近黑色,翼上有一道白斑,这就是白翅交嘴雀了!它正旁若无人地在松树上嗑松果。
白翅交嘴雀
这时我得以好好观察:它的上下喙弯曲,无法正常咬合,只能交叉在一起,呈“X”形——这就是“交嘴”的由来。独特的嘴部造型,让它能轻松剥开松果。
它是大场面先生,面对这么多观众,一点也不怯场,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表演”:在树枝上不停地嗑松果,松果掉了,就飞到地上,时不时还非常有经验地用爪子踩住松果;地上吃得差不多了,便飞到树上继续“干饭”……
旁边的拍摄者,被它轻松拿捏:它不动,人不动;它一动,人也动,人们时而分开,时而聚拢,只为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
半个多小时后,吃饱喝足的它,飞到其他地方去了。鸟友张先生喘了口气,稍事休息。他六十来岁,穿着厚厚的棉服、戴着手套,将粗壮的三脚架,架在一棵树枝前。他不打算挪动位置,因为那棵树枝上有一堆雪,他还要再拍白翅交嘴雀吃雪的场景。
白翅交嘴雀
聊起这只鸟,张先生开了腔:“这鸟其实来了有三四个星期了,我在去年12月26日就已经拍到它了,今天是第二次来,主要是拍视频。”
我问他为什么隔这么长时间才来,他笑着说:“前几天人太多,就这片巴掌大的地方,会聚了两三百人,根本架不开三角架。现在多好,可以轻松地拍视频。”
旁边另一位年长的鸟友李先生附和道:“是呀,就那几天,您胳膊稍微一抬,就能推倒好几个人。”
他也说到,这只鸟很早就来这里了,最初只是晨练的人注意到它,后来消息慢慢传开,被观鸟者确认为罕见的白翅交嘴雀后,几乎全城的观鸟人纷纷来此一睹芳容。
据说这个冬季,在北方只有两只白翅交嘴雀出现,一只在内蒙古,另一只就是在北京。因此,这段时间,好多南方的鸟友特意来北京拍它。
北朱雀“一家四口”齐出动
官庄公园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官庄村,建成时间并不长。因为北朱雀的出现,官庄公园迅速成为热门观鸟地之一。
探访完兴隆公园的第二天,我前去官庄公园。当我来到一处紧邻一条小河道的山坡时,看到几位鸟友在三脚架前蹲守,还有几位鸟友聚在一起闲聊——这应该就是拍北朱雀的队伍了。
他们在此已经等候多时,还有人是第二次来,但依然没有见到北朱雀的身影。有人逐渐焦急起来。这时,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鸟友主动当起了“鸟导”:“大家别急,踏实等着。”
他指着小山坡顶上的白蜡树说:“我今天早上八点多在这棵树上拍到它们了,因为雄鸟总站在树枝后面,拍得不好,想再拍拍。我就住在公园边上,每天都来这里拍。北朱雀是‘一家四口’,一对是雄雌成鸟,另两只是亚成鸟,一只是‘儿子’,一只是‘闺女’。每天早上八点多,它们四只会一起飞到白蜡树上吃果子,吃上半个小时就飞到草地的雪堆上喝水。大概十一点来钟,会再次来这里吃东西。”
快到十一点,还迟迟不见北朱雀的身影,陆陆续续有人走了。大概过了十多分钟,眼尖的人发现白蜡树上飞来几只鸟,一位鸟友用望远镜确认:是它们!
北朱雀雄鸟
人群迅速向白蜡树靠拢。最初大家遵守一个约定:不靠近鸟。没想到,有几位只带了手机的鸟友,想用手机就拍到北朱雀,便冲到白蜡树底下,拍摄队伍一下乱了阵脚,各自占据有利地形,狂拍一气。
在慌乱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北朱雀:雄鸟从头部至腹部,通体为粉红色,额头和颈部有明显的白色鳞状斑,翅膀为灰褐色。在它探身吃果子时,能看到腰部及尾上覆羽为粉红色。雌鸟整体就显得黯淡了很多。另两只亚成鸟明显比成鸟小一些。
北朱雀雌鸟
漂亮的雄鸟似乎故意与人们作对,迟疑地躲在树枝后面,不肯站在枝头,亮出全身。这让想拍摄到它完美形态的人无可奈何。雌鸟则站在空旷的枝头,悠闲地吃果子,晒太阳,却少有人去拍它。
这时,我想起了一位鸟类研究专家的一句话:雄鸟拥有绚丽的色彩不仅是为了吸引异性,更是为了保护异性——雄性用它迷人的色彩吸引外界的注意力,从而让自己的伴侣处于安全的境地。
白尾海雕新年“如约”而至
当人们为公园里出现的罕见鸟种奔走时,爱鸟汇的羿健依然忙碌地穿梭在通州区的各大河流旁,密切关注鸟类栖息地的变化。这一段时间,他关注着一对白尾海雕的一举一动。
从去年12月底一直到现在,这两只白尾海雕每天在日出时分来到森林公园南门甘棠坝附近的水域捕鱼。前段时间温度低,河面上有冰,一只白尾海雕把鱼捕上来之,会放在冰面上,两只白尾海雕轮流吃。最近,因为气温回升,冰面开始融化,白尾海雕还会来这里捕鱼,但它们会带着捕捉的鱼,往潮白河方向飞去。
羿健说,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在通州发现白尾海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它们对通州区大运河、潮白河一带的环境比较认可,并将这里作为比较稳定的冬候栖息地。对此,他颇为期待,“只要我们做好大运河、潮白河一带的环境和栖息地保护,白尾海雕很有可能会把这里作为长久的越冬地。”
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稀有物种,它们的出现,也为这座城市的观鸟者带来了诸多惊喜。
2023年元旦,爱鸟汇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组织了第一届青少年“新年观鸟”活动,在当天7点半左右,就在活动刚刚开始时,他们看到了在天空中翱翔的白尾海雕,孩子们为这个特殊的“礼物”欢呼雀跃。
2024年元旦,第二届“新年观鸟”如期开展,同样也是在当天的7点半左右,他们再次看见了白尾海雕。这一次,两只白尾海雕都现身了。羿健特别开心,也觉得特别神奇,“感觉就跟孩子们约好了似的,新年到来,它们也来了。”
就在几天前,致力于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的羿健,还带着几位小朋友在通州各大水域观鸟。观鸟“入坑”没多久的王建华,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到潮白河畔感受自然之趣。下午4点左右,他准备回家。走到停车的地方,他远远看见一只猛禽飞了过来。它越飞越近,他从来没有见过体型如此巨大的猛禽,即便飞在高空,也能感受到直面而来的威猛之势。
翱翔在潮白河上空的白尾海雕 王建华 摄
王建华来不及辨别是哪种鸟,便举起相机一阵狂拍。短短几秒钟后,它倏然一个转身,飘然远去。这时,他看到了它的尾部有一大片白色,他才意识到这只猛禽可能就是白尾海雕。当通过照片细细比对图鉴后,他确认这就是寻觅已久的白尾海雕,莫大的惊喜与幸运感,涌上心头。
【鸟类小档案】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鹰形目鹰科海雕属的鸟类。它为大型猛禽,体长74至92厘米,体重2800至4600克。体羽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的羽毛为披针形,头部、颈部的羽色较淡,为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相较于其他海雕,它的尾羽呈楔形,且为纯白色,因此得名白尾海雕。在中国,所有的猛禽都至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尾海雕飞行时振翅比较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它主要栖息于沿海、河口、江河附近的大片沼泽地区以及某些岛屿。白天活动时,它主要以鱼类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它也捕食各种鸟类以及中小型哺乳动物,有时也吃腐肉和动物尸体。
●白翅交嘴雀
白翅交嘴雀是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阿拉斯加、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及中国的东北与华北等地,多见于山区森林、山地针叶林地带,也见于针阔混交林中。
分布在我国的交嘴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交嘴雀,一种是白翅交嘴雀。红交嘴雀前段时间在北京出现较多,白翅交嘴雀在北京更罕见。两种都是国家保护动物。
●北朱雀
北朱雀是雀科朱雀属鸟类。它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它们多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丘陵的杂木林中,也见于平原的榆柳林中。
北朱雀性机警、擅藏匿,平时多站在高大树木顶枝上或灌木上,觅食时才到草丛或灌丛中。它们在中国为旅鸟或冬候鸟,迁徙或越冬于东北、华北至西北地区,5至7月繁殖于西伯利亚一带。
羿健(副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