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3 09:59
编者的话
北京的冬天,有着独特的韵味。奏出精彩“交响乐”的圆明园,祈年殿蓝瓦上滴下的雪水,傲然挺立的松柏,玩冰车的人们,勾勒出一幅大气壮美的古都冬景。这美景被孩子们看在眼里,留在心中。
聆听圆明园
清华附中上地小学五(4)班 马芸熙
已是冬季,我来到圆明园湖边的树下,头顶是橙色的暖阳,眼前是如镜的湖面,视野辽阔,神清气爽。深呼吸,吐故纳新,在一呼一吸间,静下心来欣赏周围的风景,即使只有片刻时光,也能减少压力和焦虑。
我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书,不间断地翻阅书页,随着情节的推进,心情也随之变化,那是一种动态。而冬天在湖边树下的长椅上坐下来欣赏风景,仿佛是在阅读诗歌,更多的是专注地凝视,细细品味很长一段时间,心如止水。
侧耳聆听,我似乎听到了风的呼吸。风吸气,经过挤挤挨挨的树林,高高低低的灌木丛;风呼气,在湖面上滑行,穿越湖面、山丘和草坡。近处,湖边的柳树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有树枝与树干碰撞的声音,也有柳枝缠绕交错的声音。旁边草地上,一只松鼠轻轻落地,在干草上跳跃着,发出细碎的声音。还有喜鹊蹦跳、乌鸦展翅、昆虫爬行,甚至阳光照在冰面上,都会发出细微的声音。圆明园的冬天,让我专注于侧耳倾听。
远处,北风吹过密林,奏出精彩的交响乐。油松在闷声低吟;高耸入云的白杨树如溪流般哗啦哗啦地响;三三两两的槐树长吁短叹;灌木丛中发出生硬的嗖嗖声;湖边干枯的芦苇发出沙沙声。在还没冻结的湖面上,戏水的黑水鸡边划水边发出清脆的啼鸣;野鸭相互追赶,翅膀拍打着水面。这是湖边交响乐的现场演出。
冬天在湖边的树下坐着,能感受到空气冰凉湿润,泥土和植物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就像饭后清凉的甜点。冬天的树散发着独特的味道,香樟树有点刺鼻,松针带着些许胡椒味,银杏果臭臭的味道持续不散。
冬日的圆明园如诗如画如歌,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指导教师 王倩
天坛拾趣
十八中初一(8)班 刘奕男
窗外,前几天下的大雪还没有消融,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美丽风景,我不由得想出去好好放松一番,欣赏一下北京雪后的名胜古迹。去哪里好呢?我决定去天坛公园看看。
从南门进园,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圜丘坛。圜丘坛一共有三层,拾级而上,玉砌雕阑的圜丘经过雪的洗礼,变得更白了。走下圜丘坛,向前行进,就到达了回音壁。回音壁十分光滑,瓦上覆盖着一层薄雪,还挂着几个冰柱。此时游客很少,我迫不及待地大喊了一声,声波碰撞到四周的墙壁,我感觉回音壁瞬间震了一下,之后,就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我吓了一跳,只见前方几根冰柱从天而降,随之而来的还有轻飘飘的雪花。我又惊又喜,感到非常有趣。
回音壁前面就是皇穹宇了。皇穹宇典雅精致,还有一个非常亮的金顶。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上面还有一些冰碴,在阳光的反射下形成了彩虹色,十分美丽。皇穹宇前面是光滑、宽阔的丹陛桥,从丹陛桥上往下看,两边的苍松古柏覆盖着一层雪被,仿佛张开了一片巨型的银伞,一派华丽的景象。
走进祈年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12根金丝楠木柱,上面雕刻着惟妙惟肖的纹饰。大殿里寒气袭人,殿外的蓝瓦上到处滴着雪水,晶莹剔透。我看了一下手表,可惜时间不够了,不能再细细欣赏这番美景。我恋恋不舍地走出天坛,赞叹着雪后古都的风韵。
指导教师 徐红梅
北京的冬天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四(4)班 潘莀祥
夏丏尊笔下的冬天有凛冽的风,柳宗元诗中的冬天是冷寂的雪,冰心文中的冬是北海未消的冰……而在我眼中,北京的冬不仅仅有风、雪、冰,它还有蓬勃的生机、缤纷的色彩和浓浓的诗意。
北京的冬天是生机勃勃的。北风雄壮有力,带着王者威严,有席卷一切的气魄。它呼呼地吹着,空气变得清新干爽,树叶像跳舞一样打着旋儿。大风吹落了树叶,也让大大小小的河流结上了冰,流动的水好像按下了休止符,但人们在上面滑冰、玩冰车,让这个城市充满了活力!
北京的冬天是色彩斑斓的。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妈妈在雪中散步,突然发现雪中有金灿灿的光亮。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落满一地的银杏果。它们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好像是厚厚的棉被上点缀的宝石。
除了金黄的银杏果,北京的冬天还有粉白的寒梅和苍翠的松柏。最美的颜色要数冬日清晨粉红的朝霞了,它从最远处晕染开来,慢慢铺满了半个天空,让整个大地都笼罩在这温柔的霞光中。
北京的冬天是充满诗意的。早上起来,一睁眼就能看见绽放在窗户上的霜花。它们就像冬天写在窗户上的抒情诗,每朵霜花都不同,如同是放大的雪片,也仿佛是一个信使,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北京的冬天像一首歌,每个音符都打动人心;北京的冬天像一首诗,每个字节都韵律悠长。
指导教师 周丽红
雪中城市
海淀进修实验学校初二(16)班 刘芸菲
我深爱北京的雪,就像汪曾祺想念昆明的雨一样。
北京的雪很大。“燕山雪花大如席”,雪如鹅毛般骤降,纷纷扬扬。不一会儿,屋顶、马路、汽车、青松都已被白雪覆盖。我冲进雪中,撑起伞,倾听雪落下的声音。雪落在伞上,簌簌作响,听着,心中软软的。这雪,是柔和的、平静的。北京的雪,永远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风景。
雪中的风景,是挺立的竹子与青松。茫茫白雪中,猛地跃出一点绿,再走近些,一片竹林映入眼帘。万物萧条之际,竹子不愧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君子,仍傲然挺立。青松上的雪与竹上的雪不同,青松的绿色更深,枝丫如宽阔的手掌,托起白皑皑的雪丘,丝毫未被压弯,正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平日里娇嫩的绿植,似乎都不如傲立霜雪的竹柏那样绿。竹子与青松用那傲雪凌霜、不言放弃的精神,平静地对抗着寒冷的冬季。
雪停后,传来阵阵欢笑,掺杂着雪球落地的声响。两三个孩子从我身旁跑过,路灯照亮他们幸福的脸庞,他们丝毫不在意打滑的脚步,反而享受着滑冰的欢乐。
我回眸,小径蜿蜒,路灯安稳地亮着,温暖着白雪飘零的夜。路灯之下,肌肤黝黑的扫雪人身着橙色制服,脚踩厚重的雪地靴,挥动着一把把大铲,费力撮起地表凝结的雪,为步履匆匆的行人开路。
雪的冰凉,景的生机,人的温暖,像昆明雨季中送缅桂花的房东,以自己之情,温暖他人之心。我深爱北京的雪。
指导教师 齐艳
白色海洋
海淀区实验小学五(7)班 赵懿铭
冬天的美,在那纷纷大雪里。
一早起来,得知因为下雪要停课,我开心极了——总算可以一睹大雪的全过程了。整个上午,天都阴沉沉的,我守在窗边,等着雪的到来。可是,五分钟、十五分钟、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雪还是没有来,我都等得不耐烦了。就在我刚想从窗前走开的时候,忽然,空中飘起一些白色的颗粒,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啊,是雪来了!
起初,雪不大,是一颗颗小雪粒,白得透亮。随着时间推移,雪粒越来越多,然后变成了鹅毛般的雪片。“鹅毛”飘到这里,飘到那里,一片一片地飘落到地上。雪下个不停,渐渐的,屋顶上、树梢上、汽车上,到处都是皑皑白雪。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系上鞋带,冲入这白色的海洋。
我走进这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从灌木丛上捧起一把白雪,松松的、软软的,就像棉花糖一样。漫步在遍地铺满白雪的小路上,脚下软软的,舒服极了。随手捏了四五个雪球,拿起一根树枝,把这些雪球穿在树枝上,就像冰糖葫芦一样。我一个人在雪里玩耍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居住在东北的人们,可能看惯了下雪。但在北京,这样大的雪并不多,我十分珍惜每一次下雪。北京的雪,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冬日校园
京源学校高一(5)班 陈星彤
冬天总是萧瑟凛冽的,在绚丽的秋色中不合时宜地惊醒秋叶的清梦,将它们收缴为自己凯歌中的音符。窗外枯枝上的叶片似乎一夜之间落尽,我才惊觉冬的骤临。轻轻踏过成堆的落叶,关于冬的印象渐渐浮现在脑海。
往年,校园里鱼池中的水被放尽,是凛冬将至的第一个信号。而后便是清晨坐在教室窗边,摊开书本佯装诵读,偷窥一群小鸟在一片枯枝间围绕着橙红鲜亮的柿子啄食,或用目光追随成群的鸽子绕着教学楼盘旋。这是冬日里的勃勃生机。
最令人兴奋的还属飘雪的早晨,那雪花蹁跹,凌波轻舞,像被揉碎的云,降落人间。鱼池旁的小亭在落雪之中显得格外庄重、优雅。若刚好赶上室外值日,便不再抱怨梧桐一年到头落不尽的叶、果和树皮,赶忙跑入漫天飞雪之中,开心玩耍。一个突袭的雪球打破落雪的宁静,不一会儿,风声和欢笑声交织出冬季特有的韵律。
而冬日里最让人痛苦的一定是课间操。清朗湛蓝的苍穹下,寒冷剥夺了手指和耳朵的知觉,动作也变得僵硬。下操后,我们飞奔回教室,和朋友紧贴在教室里的暖气旁,嬉笑闲聊着,顿觉无比幸福。
在高中楼新的教室里,我也曾看到窗外圆滚滚的鸟在枝条间跳跃着啄食果实,也曾看到鸽子飞过冬日校园上空,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拾起一片落叶,正好看到日晷前那句“逝者如斯夫”。这仓促的时间啊,为什么不能走慢一些?那些无忧无虑的冬天,早已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指导教师 邓轶兰
★我读名著 ★
笑对苦难 乐观成长
——读《童年》有感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六(4)班 白颜汐
《童年》,初见书名,以为描写的是天真美好的童年,细读之,竟然发现它是如此苦涩悲惨。再深品,愈发感受到它的笑与泪、乐观与坚强。
这本书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小主人公阿列克谢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暴力的家庭中度过的童年生活,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乐观精神和积极心态。
在童年时期,阿列克谢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只能看人眼色生活;只因染坏了一匹布就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饱受肉体上的摧残和心灵上的打击。
同时,阿列克谢的童年也有温情的一面——外祖母的呵护让他享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小茨冈”“好事情”等好朋友的陪伴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正是这些温情让他变得坚强、乐观,在饱受磨难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儿童的美好天性。在悲惨黯淡的日子里,阿列克谢始终保持着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理解,依然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高尔基在书中写道。短短两句,便将阿列克谢悲哀、苦难的生活娓娓道来,也将外祖母温暖高大的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
外祖母是一个善良乐观、胸怀宽广、相信善总会战胜恶的人。她常常给阿列克谢讲童话故事或民间故事,带给阿列克谢很多正面的影响,是阿列克谢最知心的朋友。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列克谢孤独的心,让他走出了童年的阴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与阿列克谢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温馨的家庭、快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却总觉得一切是那么平淡无奇。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外祖母一样的人关心爱护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假如生活在俄国沙皇时期的是我们,我们能否像阿列克谢一样经得住现实的考验呢?
古往今来,历史的长河中从不缺乏笑对苦难的人。孔子、司马迁、贝多芬、华罗庚……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苦难并不是结局和终点,而是生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够磨练一个人的品格和意志,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无限潜力,让人们在挫折面前更加坚定、勇敢。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进步。我们应该像阿列克谢一样,用坚强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期征文主题:
一次难忘的值周
值周生的工作看起来简单,想做好却没那么容易。你在值周时遇到了哪些情况?是如何处理的?你觉得学校安排同学们值周,意义何在?
截稿日期:2024年2月9日
一个有趣的人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写一写他/她的可爱之处吧。
截稿日期:2024年2月16日
“单飞”的日子
住校生活、假期研学、异地参赛……离开家和爸爸妈妈,“单飞”的感觉如何?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快来告诉我们吧。
截稿日期:2024年2月23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1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