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 06:50
北京石油学院附小三(2)班 王崇尧
“我宣布,咱们班‘寓言联播展演暨庆祝儿童节活动’评选出的最受喜爱的男演员是——扮演东郭先生的王崇尧!”当班主任老师把金灿灿的塑料“小金人”递到我手中时,同学们都为我热烈鼓掌,我也乐得合不拢嘴。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那天,老师告诉我们,今年的庆祝“六一”活动是大家在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寓言故事,在班里进行联播。
我在学校很快写好了剧本,一到家就开始组建剧组。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妹妹嚷着:“我不演狼!”爷爷一边寻找合适的道具,一边哄妹妹就范:“演狼有糖吃。”可他自己呢,在屋里转了三圈儿也没找到合适的道具。妈妈翻箱倒柜,好不容易凑齐了道具:“赵简子”的弓箭、“东郭先生”的宝剑、路人甲的拐杖以及母牛和狼的面具。不过,她怎么也找不到套狼的大布口袋,只好拉上爸爸去厨房拆米袋子去了。被专程请来帮忙的舅舅端着摄像机问:“剧本呢?”我这才想起来,剧本还在书包里。等大家终于拿着道具和剧本站在摄像机前时,不禁笑起来:这分明是个草台班子!
好在舅舅有足够的专业水平,他摸着下巴说:“一镜到底是不可能了,我分镜头拍吧。”说完,他镇定自若地指挥起来:“赵简子出场……”扮演赵简子的爷爷一边走一边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嘀咕:“先迈哪条腿来着……”这滑稽的“赵简子”挎着弓箭走成一顺边,活像去买菜。
就这样,我们在数十次大笑场和几百次小笑场中,用一整盒巧克力引诱妹妹拍完了狼两次跳入布袋;让姑姥姥捂着笑疼的肚子,拍完了趴在地上的镜头;而我呢,则跟“缺少镜头感”斗争了整整一天,结果拍出的画面,脸占据了整个屏幕,逗得大家纷纷叫我“十五的月亮”。那天,一家人从早拍到晚,也从早笑到晚,最后经过化腐朽为神奇的剪辑,草台班子的寓言大片诞生了!
我忍了近一个月没有剧透,终于等到了“六一”前一周班级展演联播的日子。老师乐得喷了茶,同学乐得直拍桌子,不过大家都记住了故事的寓意,也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儿童节。
指导教师 樊微微
视频提供:王崇尧
北京日报小苗版近期征文主题
我和父亲二三事
从小到大,父亲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你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欢迎来稿与我们分享。
截至时间:2024年6月5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所作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5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