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9:22
盛夏赏花,似乎又回到一个“寻”字。春日繁花入眼,触目皆是,只需一一从容捡拾;而到了炎炎夏日,眼中多见则是一片翠色。虽说夏木阴阴正可人,但爱花之人,却又不免想在这满眼绿意中寻得几许花影。
夏天能看什么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荷花与睡莲。但荷花睡莲,终究只是占了一池风光,若是想在漫步时近距离观看,又有哪些夏花可赏呢?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的陈红岩老师,给了我们答案。
紫薇木槿日日新
小暑节气前后,北京的气温早已连续高走数日。但走入国家植物园北园,记者便被满园的绿意拂去了一身热气。“走,我们先去紫薇园!”陈红岩早已想好了今天的夏日赏花路线。
一提到夏日可赏的花,陈红岩马上想到了紫薇和木槿,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诗文中,紫薇和木槿往往与秋日有关,“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实际上,紫薇、木槿都是夏天开花的植物,只是因为花期实在太长,能跨越整个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天,所以诗人才特别为它们的凋落感到惋惜。夏天,才是欣赏紫薇和木槿的最好时节。
步入紫薇园,记者便被那一朵朵点缀在枝叶间的木槿吸引住了。陈红岩指引记者看向并排而立的两树木槿:一棵为浅紫红色的单瓣木槿,另一棵为白中带红的重瓣木槿。花朵的高度正与人的视线相近,不需俯身或仰头便可观赏——单瓣轻盈,重瓣娇柔,正是各具风姿。“木槿原产于中国,是传统的园林花卉,本种下大约有9个变种,也有许多的园艺品种。”陈红岩指引记者细细观察,“你看这个木槿的花蕊,是不是很特别?下面是雄蕊,上面是雌蕊,它们裹合在一起了,这在植物学上叫‘合蕊柱’,它的蜜露通常在这个蕊柱的基部。传粉昆虫为了吃到花蜜,就会向深处爬去,身上便粘上花粉颗粒。之后昆虫为了访问下一朵花,就把花粉颗粒蹭到柱头上,完成传粉。”
正当记者为植物的智慧所感叹时,看到了盛放的木槿花边上,有一朵木槿已经开败了,微皱成一团。“我们说到木槿,总会想到朝开暮落,因为从古时候人们就发现,木槿花迎着朝阳而开,伴着落日凋谢。你看的这一朵,就是昨天开的花,昨天傍晚就已经凋落了。”陈红岩解释道。有一次,陈红岩为了彻底弄明白木槿的开花时间,就摘了一枝样本在家中等待,“我等啊等啊,一直到半夜两三点的时候,它终于开放了。”陈红岩回想起那个等待花开的夜晚,便忍不住笑意。古人言及木槿花落,总是将其与短暂易逝联系。其实,木槿整体的花期远比人们所见的时间要长,单朵花虽是朝开暮落,却一朵接着一朵,足够开过整个夏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日日而新的姿态呢?
除了紫薇园之外,国家植物园北园的宿根园也是夏日赏花的好去处。漫步宿根园,还能零星看到一些萱草与百合存留的花,但正当花期的,是不同种类的菊科植物和唇形科植物,以及耀眼的蓝色桔梗。
走到拐角处,一丛蓝紫色的桔梗正探出头来。记者买过桔梗的切花,枝条曼妙,花型典雅,正适合配青花瓷瓶,没承想实际植株足有半人之高。正当记者驻足观看时,陈红岩轻轻捏着一个鼓鼓的方形花苞,笑着说:“你听过桔梗花开的声音吗?”见记者疑惑,陈红岩分享了一个动人的瞬间。“你看,桔梗的花苞形状特别,五个花瓣,只有上面三分之一是张开的,下面全都是合在一起的,它开放的时候会有一个弹力,把整朵花弹开。我曾经等待过它开花的时刻,真的特别有张力,会发出‘嗒’的一声响。”
听一朵花开的声音,这句话已经被写得太多,几成一句俗语。但又有几人,曾真正地在花边等到那一声清响呢?
壁上隐者待相逢
离开宿根园,我们便直奔樱桃沟。沿着溪水向林深处走去,原本灼烫着皮肤的阳光,被高大的水杉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纷纷扬扬落下的蝉鸣。夏蝉之声,既响且远,从半空中落下,似轻纱遮住每一位来客。而因了山内树木的荫蔽,阵阵蝉鸣也不再令人心躁,反而浸润了水气似的,给寻花之人带来几许清凉。
“喜欢植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你知道,它总是在那里等着你。”踩着不规则形状的石阶,陈红岩要领着记者去寻找一位等待着她的“老朋友”——旋蒴苣苔,这是北京仅有的两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之一,生长在石壁上,夏季时会开出小巧玲珑的蓝色花朵。
此番探望,我们也正是想看看这石壁上的美人是否已经开花。“到了!哎呀,还没开花呢!”顺着陈红岩的指引,能看到一侧石壁上卧着一丛小小的植物,几个顶部尖尖、肚子鼓鼓的圆形叶片,旋转着簇拥在一起。若不是有人指点,可能就会被记者当做寻常野草放过。轻轻摸一下旋蒴苣苔的叶片,有些毛茸茸的质感。
“它之所以叫旋蒴苣苔,就是因为它的蒴果呈旋转状,又因为它的叶片形状像牛的耳朵,所以还有个俗名叫牛耳草。”陈红岩介绍道。相比起旋蒴苣苔,“牛耳草”这一名字人们就要熟悉得多。可惜,记者虽寻得牛耳草,却未能得见其花开真容。陈红岩向记者展示了她以前拍摄的旋蒴苣苔花朵照片,在叶片中心伸出一根嫩枝,顶端缀着几朵蓝色小花,猛一看过去,倒有点像是一只蝴蝶,比之繁复的园艺花卉,别有一番返璞归真之美。“再等几天,应该就能开啦!”
马上就要开放的夏花,还有中华秋海棠。它是北京地区唯一的秋海棠科野生植物,生长在阴坡石壁或土坡上,也是在7月至8月开花,是樱桃沟里的夏日又一景。同为“北京土著”,中华秋海棠之美,也与旋蒴苣苔有几分神似,花朵小巧呈粉白色,一大一小两对花瓣成对绽开,而从特定角度看去,未开的细长花苞缀在已开放花朵的两侧,有点像是少女脸侧的两条麻花辫,正可谓一派天真自然。
在樱桃沟里,时间仿佛比山下慢了半拍。同样的大叶铁线莲,在山下园里的,已是粲然绽放,而当我们在樱桃沟里寻得它的同伴时,却发现还是一丛绿色。“山里的生态环境和山下不一样,小西山最高的海拔能到600米左右,但山下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米,这样的海拔差距会让植物的生长周期也略有不同。”陈红岩解释道。一入山中,时间的流速似乎就变了,盛夏来得更晚了一些,但也为下一次的相遇,做好了准备。
走出樱桃沟,热气与阳光便涌了上来。我们沿着“花境”散步,发现夏日可观可赏之花,还真有不少。比如蛇鞭菊、火把莲,一望而知便是来自异域的植物。“我们会发现,引进植物和中国传统植物还挺不一样的。比如凌霄花,中国本土的凌霄花就比较柔美轻盈,枝条垂下来很有古典美感,而来自美洲的厚萼凌霄相对来说,花萼和枝条就更硬一些。”陈红岩说道,“中国古典审美,与中国本土花卉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要离去时,道旁的一树槐花,又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此时的槐树,一冠翠色沉沉如坠,米粒儿大小的槐花顺着枝条延展,正似一顶翠冠上裹进了细密针线,钉上了点点珍珠。“能被冠以‘国槐’之名,可见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陈红岩说。槐或许是北京人最熟悉的一种树了,而槐花之美,却还需要我们在夏日里发现,正如遇见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是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更是一种重新发现的惊奇。
【科普】
●木槿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高可达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
木槿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卉,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题材,最早《诗经·郑风》中有记载“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句,“舜华”即木槿花,“舜”同“瞬”,有瞬间、短暂的意思。
●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花淡红色或紫色、白色,常组成7厘米至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
植物志记载,紫薇属本属约5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及大洋洲。我国有16种,引入栽培的有2种,共18种。目前用作园林观赏的紫薇,多由紫薇本种培育而来,品种丰富多样,在花色上从紫色到红色颇为丰富。
●中华秋海棠
多年生草本植物,北京地区唯一的秋海棠科野生植物,分布范围广泛,北京、河北、陕西、贵州、福建等地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于北京西山。在北京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均海拔400米以下阴暗潮湿的岩石、石壁及山谷中。每到7月至8月开花,雌花授粉成功后,果实慢慢膨大,三个翅装结构会愈加明显。
●旋蒴苣苔
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陕西、四川、福建等多地。模式标本采自于北京附近,也是北京仅有的两种苦苣苔科植物之一。叶片正面附着绿色长茸毛,背面附着棕色茸毛。小花数朵,呈聚伞状排列,花冠淡紫或淡紫红色。
旋蒴苣苔还是一种复苏植物,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以脱水休眠的方式度过严酷的干旱时期,当水分回复到适合生长的条件时,便会慢慢复苏,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