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声如虹
北京日报小苗

2024-08-10 08:20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自古以来,音乐便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古韵悠长的传统民乐、梦幻抒情的西方古典乐,还是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都以独特的魅力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启迪。音乐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本期小苗,就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开启一段愉快的音乐之旅。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五(4)班 潘莀祥


《论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自古以来,音乐是人格养成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古代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乐器多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也有“意入陇云深”的胡琴,而我最爱的是古韵悠长的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笙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音色深邃辽远,动人心弦,既可以演绎出婉转悠扬的曲调,也可以展现惊涛骇浪般的万千气象。

在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笙的演奏。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件乐器,我的好奇多于兴奋。它的样子很奇特,由笙苗、笙斗两部分组合而成,笙苗底部有气孔,每个气孔可以吹出不同的音色。

学习笙的过程并不容易,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呼吸和手部的配合,要熟悉指法并配合好气息吐纳,协调好整个身体的律动,方能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有了笙的陪伴,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当我学习疲惫时,我会拿出笙吹奏一曲作为休息。笙音阵阵,有着神奇的魔力,能够抚慰心灵,消除疲惫,让人精神振奋;当我遇到困难、犹疑徘徊时,只要拿起笙,吹奏出熟悉的乐曲,内心的烦闷就会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有了笙的陪伴,我多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笙音响起的一刹那,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我来到了曹操迎风而立的碣石,望沧海奔流、乌鹊南飞;也依稀看到刘禹锡和白居易在“笙歌云幕下”挥手道别。这让我更能深切体悟古人在诗曲中的万千情愫。

笙的音色明亮通透,不但可以独奏,还可以合奏。更有趣的是,笙和其他乐器有很强的适配性。我和好朋友就组成了一个中西合璧的乐队,我们经常用笙和尤克里里一起演奏,虽然它们在音色、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上不同,但乐声响起的那一刻,是那么独特与和谐,笙的悠扬与尤克里里的灵动交织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的友谊也在日复一日的音乐练习中越发深厚。

笙,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乐器,教会了我坚持和努力,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让我收获了自信和友谊。笙声如诗,每一个音符都是诗人笔下的优美词句;笙声如歌,让我沉醉在婉转的旋律之中;笙声如虹,引领我勇往直前,追寻美好与灿烂的未来!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一次难忘的选择

人们面临选择时心情总是复杂的。选择的过程既是明确自己心意的过程,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你有过难忘的选择吗?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截稿日期:2024年8月13日

山海有约

暑假里,相信不少同学都投入到大山和大海的怀抱中,拥有了一段让心灵沉醉的旅程。那就拿起笔,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吧。

截稿日期:2024年8月20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