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交流
北京日报小苗

2024-08-10 08:20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自古以来,音乐便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古韵悠长的传统民乐、梦幻抒情的西方古典乐,还是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都以独特的魅力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启迪。音乐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本期小苗,就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开启一段愉快的音乐之旅。

 

十三中分校初二(8)班 张怡忱


狭小的琴房里,明亮的灯光下,一个男孩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男孩心中的故事。这是我和钢琴古典乐的私语时刻,每一次触键,都是心灵与艺术的碰撞。

据说,我的古典乐之旅早在母亲腹中就开始了。莫扎特欢快的呼唤,唤醒了我对音乐最初的渴望。从五岁起,琴键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共同探索着巴赫的深沉、贝多芬的热情、肖邦的忧郁,每一次指尖的舞蹈都是对大师们灵魂的致敬。

记得那次比赛,我站在后台,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但当聚光灯照亮我的位置,熟悉的琴键触感让我找回了自我。一首“钢琴诗人”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我将所有的忐忑转化为旋律,让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我的情感。在轻缓的演奏中,我表达着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我的演奏渐入佳境,用复杂的技巧和灵动的音符表达我内心丰富的情感,平和的旋律中透露着一点点沉思。这一刻我仿佛与肖邦有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我的灵魂与古典乐合二为一。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让我明白,音乐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交流。

在古典乐的陪伴下,我学会了坚韧与细腻。巴赫的创意曲教会我面对生活的挑战,贝多芬的奏鸣曲激发我内心的狂热,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引领我进入诗意的世界,而德彪西的《梦幻曲》则让我触摸到梦境的边缘。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与大师的灵魂对话,每一次练习,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刻反思。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爱好,它是我的信仰,是我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正如海顿所言:“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因为,有乐相伴,便是世间最大的幸福。

指导教师 吕美花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一次难忘的选择

人们面临选择时心情总是复杂的。选择的过程既是明确自己心意的过程,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你有过难忘的选择吗?欢迎来稿告诉我们。

截稿日期:2024年8月13日

山海有约

暑假里,相信不少同学都投入到大山和大海的怀抱中,拥有了一段让心灵沉醉的旅程。那就拿起笔,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吧。

截稿日期:2024年8月20日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