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20:24
夜幕降临,对处理完手头事务的观鸟爱好者“芬达叔叔”来说,如同一个盛大节日的开启。每当此时,他便拿起相机、望远镜,乘着茫茫夜色,开车来到北京郊外的山区,寻找他的最爱——猫头鹰。
三年多来,他习惯了一个人昼伏夜出。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出是在山峦间看到。但他从不觉得孤单,因为在夜间的山路上,总会有惊喜等着他:
体型巨大的雕鸮站在路边的岩石上,悄无声息地看着汽车来来往往;灰林鸮蹲在路边的指示牌上,静静地看着车灯越来越近……当他与猫头鹰相逢时,它们没有惊慌,没有逃散,只是平静地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与他“对视”——它们仿佛在等待一位老友的到来。
“暗夜魔王”雕鸮 视频提供 “芬达叔叔”
落单的长耳鸮在北京育雏
三年多来,“芬达叔叔”对猫头鹰的热情从未减退。在一个个夜色中,他跑遍了北京周边的山山水水,看到了足够多数量和足够多种类的猫头鹰。他早已不满足于“加新”的快感,他更加注重观察猫头鹰的生存状态与北京的生态变化。
中国的猫头鹰有30多种,北京有记录的有8种,按照身材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雕鸮、灰林鸮、短耳鸮、长耳鸮、北鹰鸮、北领角鸮、纵纹腹小鸮和红角鸮。除了短耳鸮,其中7种在北京都有确切的繁殖记录。“猫头鹰能在一个地方繁殖,意味着那一片的生态恢复得不错。”
他惊喜地发现,每年夏天,北京的山区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猫头鹰“幼儿园”,一只只可爱的鸮宝宝们在密林间快乐地生活着。
夏日猫头鹰“幼儿园” 视频提供 “芬达叔叔”
最近几年,很多观鸟爱好者在南海子公园看到长耳鸮来京过冬的身影。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芬达叔叔”发现,北京不仅是长耳鸮比较稳定的越冬地,还有一定数量的长耳鸮在北京的山区繁殖。他先后在门头沟以及怀柔的深山里,看到过几窝繁殖的长耳鸮。
猫头鹰对繁殖地要求其实挺高的,“不仅得养活自己,还得养活它的孩子。”这首先要有适合繁殖的环境,它们需要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寻找巢穴,其次老鼠的供应量也得充足,特别是在育雏之初,猫头鹰爸爸每天得提供“一家几口”的充足的饭量。而且当鸮宝宝长大出巢后,还得有密林植被,以便猫头鹰父母带着小鸟藏在树林里。
2023年入春的一天,“芬达叔叔”在北京的山区拍到了一只落单的长耳鸮,他估摸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这只长耳鸮就将开始它的迁徙之旅。两个月后,他的一位好友来到同一片山区观鸟,好友在一棵大树上拍到了三只小猫头鹰,回来后请他识别,他确认是长耳鸮幼鸟。晚上,他马不停蹄来到这片山谷。在找到它们后,他惊喜地发现,三只小猫头鹰的母亲,就是两个月前他拍到的那只长耳鸮。这只长耳鸮最终选择了在北京繁殖。这令他非常开心。
半个月后,“芬达叔叔”再次回访。那时,小宝宝们都长成“大孩子”了,其中一只雄性宝宝,长着一双憨憨的大眼睛,给他的第一印象,特别像《西虹市首富》里的一位角色——“大聪明”。于是,他给这只长耳鸮取名“大聪明”。另一只比“大聪明”更漂亮,多半是一只雌性,看着它漂亮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大漂亮”。有一天晚上,他看到“大漂亮”的嘴上还挂着血丝——它刚刚饱餐了一顿。他非常欣慰,“这片山区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提及这些鸮宝宝,“芬达叔叔”说,在他眼中,灰林鸮的小宝宝最可爱:它们个头小,像一只灰色的小毛桃,圆圆的眼睛,一脸呆萌,特别可爱。
几年来,“芬达叔叔”走遍了京郊的山山水水,对于生态变化有了切身的感受。前些年,一些山区为了经济的发展种植了很多果树,看似树林茂盛,实际上却没有多少野生动物。因为种果树,周边的杂草、灌木就得清理,很多小动物就没有了躲藏之处。没有了小动物,猫头鹰自然来得就少。
这几年,随着北京山区封山育林力度的加大,以及退林还耕政策的推出,不仅山区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同时在山沟中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在秋收之后还有一定量的残留,这些粮食为小动物们过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不少小动物们纷纷回到这里。正因如此,一定数量的猫头鹰选择在北京繁殖后代。“用脚投票”的它们,成为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的生动体现。
与北领角鸮的奇妙缘分
在北京山区,“芬达叔叔”还不止一次偶遇了北京比较罕见的北领角鸮。有一年秋天,他收到新买的相机,兴奋的他在当天晚就乘着夜色,驱车前往灵山碰碰运气。走到灵山路的分岔口时,他很远就看到路中央有一团东西,一动不动,等车走近了才发现是一只猫头鹰。
他下车逐渐靠近它。这时,他看到猫头鹰身上羽毛凌乱,眼神里略带惊恐。“芬达叔叔”很快认出了它,这是一只北领角鸮的亚成鸟,应该是刚出巢不久。他内心一阵狂喜,“观鸟十年以上的‘老鸟’都不一定能看到过一只北领角鸮,我就这样‘捡’到一只。”同时他也意识到,这只北领角鸮可能受伤了,他赶紧和“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联系,将这只受伤的北领角鸮送到了救助中心。
或许正是这次善举,让他与北领角鸮结下了奇妙的缘分。第二年春天,几乎在相同的路段,他又看到了一只北领角鸮。这一次,是一只健康的北领角鸮静静地站在路边。
“芬达叔叔”解释说,灵山能看到如此多的猫头鹰,与这里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一晚上能看到七八十只老鼠出没,有的还在树上爬,这里为猫头鹰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2023年初春,在一个寒冷的夜色中,“芬达叔叔”在门头沟深山里发现了一只北领角鸮雄鸟。经过几天的连续观察,他发现附近一棵大柳树上的树洞是它们的巢穴,雌鸟就在里面孵卵。他买来一个非常小的红外摄像头,轻轻地靠近巢穴,用皮筋绑在巢穴的洞口,然后迅速离开。他因此得以连续4个月观察北领角鸮一家子。
通过视频发现,鸮爸爸每晚都会站在洞口外守护,每天还要负责给鸟妈妈和幼鸟捕食。鸟妈妈有时会出洞口透透气,但很快就会回到洞里照顾孩子。七月初,随着鸮宝宝们不断长大,鸮爸爸明显提高了捕食的次数和频率。
7月中旬,北领角鸮一家所在的山区遭受大暴雨,“芬达叔叔”非常担心。7月19日一早,他驱车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幕令他心里一沉:北领角鸮育雏巢穴所在的那棵老树被连根拔起,倒在地上,洞里也空空如也。他无法确认北领角鸮一家是死是活。唯一庆幸的是,周围没有猫头鹰的尸体。他只能祈祷在暴雨之前,北领角鸮爸妈带着鸮宝宝们出巢,飞去了安全的地方。
带着沉痛的心情,“芬达叔叔”驱车离去。不过,就在距离不远的另一片树林里,他又遇到了一只北领角鸮亚成鸟,见到它的一瞬间,他悲伤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生命的生生不息,让他激动不已。
作为一名业余的观鸟爱好者,通过三年多的深度观察,“芬达叔叔”收获颇丰:他近距离观察过北京猫头鹰记录中体型最大的雕鸮,也发现过北鹰鸮的重要繁殖地。他对猫头鹰越来越熟悉,“猫头鹰在夜晚不太怕人,有些性格大条的,还会无视人的存在,人离它两三米,它也不会害怕。不过,当人类的活动影响到猫头鹰的捕食以及安全时,它们会立刻飞离。”
在一次次的深夜相逢中,他与猫头鹰的“对视”是最常出现的场景。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们总是流露出清澈而赤诚的眼神,这个眼神抚慰了他每一个奔波的夜晚。
【科普】
●雕鸮
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大型鸟类,全长55厘米至71厘米,体羽大部分为黄褐色;喉白色;头有耳簇羽;虹膜金黄色;喙和爪均铅色,端部黑色。
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环境中。以老鼠、野兔及雉类为食,有时也吃蛙、蛇和蜥蜴等。
●长耳鸮
鸱鸮科耳鸮属鸟类。体长33厘米至40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林地鸮,有突出的耳毛。体色为褐色;面盘皮黄色,中央具明显的浅色“X”图形;虹膜橙黄色;嘴角质灰色;脚偏粉色。
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主要以小型啮齿类为食,也吃小型鸟类和大型昆虫等。
●北领角鸮
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体长23厘米至25厘米。上体呈灰色,带有深褐色细小蠕虫纹。下体灰褐色有深色条纹,羽毛有深褐色轴纹。鸟喙呈绿色,脚呈灰色。
栖息于低地森林、树木繁茂的平原或海拔900米的山坡。通常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包括啮齿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