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诗意的夜晚
北京日报小苗

2024-09-15 09:11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中秋节之所以令孩子们期待,不仅因为有甜甜的月饼、迷人的月色、新奇的游园会,还因为有全家欢聚一堂的喜悦与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之情。愿这份幸福与温馨伴随他们左右,直到永远。

 

京源学校初三(7)班 张芮晗

至今令我最难忘的中秋佳节,是我与家人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度过的那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当我踏入园博馆大门时,“青莲朵”巨石与生态墙将历史的厚重与园林的惬意直铺在眼前。中秋夜的园博馆被装点得格外富有节日氛围,各色传统彩灯悬挂在回廊的轩顶,灯谜与鬃人点缀在翘角飞檐、花影重叠的中式建筑间,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数百年前的中秋之夜。

随着人流,我和爸爸妈妈在欣赏花灯的同时兴致勃勃地参与了猜灯谜游戏。“月是故乡明”“僧敲月下门”这些诗句摇身变成了谜面,令我感觉很新奇。人们摩肩接踵地在灯谜之间穿梭,时而驻足思考,时而轻声讨论。

长廊尽头是画兔爷的地方。在一个宽敞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绘画工具和颜料。我们围坐桌旁,专心致志地听博物馆的老师讲解。老师先讲了兔爷的来历和寓意,又教我们如何给兔爷上色。在实操环节,我和爸爸妈妈分工合作,一人绘头部,一人绘衣服,一个负责调色,没过多久,一个神气十足又可爱的兔爷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兔爷走到清音阁。传统京剧《三岔口》选段正在上演,两名武生隔着桌子上下翻飞,打得好不热闹。再往前走,古典舞剧《霓裳羽衣曲》正在华丽上演,“仙女们”身着金色衣裙,雍容的头饰、婀娜的体态完美演绎了唐玄宗漫游月宫、登临缥缈仙境的盛大场景。咦?我的兔爷怎么也到舞台上大显身手了呢?哈!原来是激动的心情让我产生了幻觉。

歌舞刚罢,畅园景区便传来柔婉缠绵的昆曲唱腔,让人不由自主地循声而去。在朦胧的灯光里,有美人莲步轻转移,水袖绕廊亭,一曲《游园惊梦》韵味悠长,让所有人仿佛都沉浸在梦境中无法自拔。

走出博物馆,抬头,月光皎洁如水;低头,手中的兔爷憨态可掬。我捧着的既是兔爷,更是幸福。愿这美好的时光常在,愿我们的生活如同这中秋之月一般,圆满而又明亮。

指导教师 宋钰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