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月饼
北京日报小苗

2024-09-15 09:11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中秋节之所以令孩子们期待,不仅因为有甜甜的月饼、迷人的月色、新奇的游园会,还因为有全家欢聚一堂的喜悦与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之情。愿这份幸福与温馨伴随他们左右,直到永远。

 

昌平一中天通苑校区四(1)班 王芊涵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吃过晚饭,姥姥说:“过几天是中秋节,我们一起来做月饼吧!”“好哦!”听到姥姥的话,我高兴得蹦起来,跃跃欲试。

姥姥先将一颗颗橙色的、圆滚滚的鸭蛋黄,均匀排列在了烤盘上。这些蛋黄列着队,像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小太阳。经过烘烤,蛋黄滋滋地冒着油,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我忍不住偷吃了一口,哇,好烫!蛋黄入口即化,咸鲜味儿瞬间充满整个口腔。姥姥笑着摇摇头:“别吃了!一会儿这一大盘月饼,让你这个小馋猫吃个够!”接着,她就去准备莲蓉馅了。备好馅料,她再把糖浆、碱水、玉米油搅拌后加入面粉揉匀,制作饼皮。

然后就该我上场啦!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取相同重量的莲蓉馅,把一颗颗圆润的蛋黄依次包裹起来,揉圆。穿上小棉袄的蛋黄变成了一个个小汤圆,可爱极了!月饼馅做好了。下面再按照馅料的个数,取相同重量的面皮,揉成小球,压成片。再给之前的月饼馅穿上第二件棉袄,蘸上面粉,放入模具压成型。

放入烤箱前,我在每块月饼外面刷上黄澄澄的鸡蛋液。从它们进入烤箱的那一刻开始,我便寸步不离地守在烤箱前。热气烤着我的脸,我却一刻也不想离开,嘴里不停地问:“姥姥,姥姥,还有几分钟烤好呀?”在我问了第九百九十九次后,突然听到“叮”的一声,那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姥姥戴着厚厚的手套,打开烤箱的一瞬间,满屋飘香。一枚枚金黄的“小可爱”,乖乖地躺在烤盘里。姥姥说:“小馋猫,可以吃了哦!”说着用刀切开一块儿。蛋黄在白色的莲蓉里,像极了夜空中那轮满月。桌上的月饼,仿佛被月光镀上了银边。大家围坐在一起,大人们喝着茶,我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嘴里和心里都甜滋滋的。

指导教师 程心悦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