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07:53
编者的话
在梦幻花园,开满了美丽的故事之花,那是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美好的愿望和生动的文字精心栽培出来的。保护自然、找到好朋友、成为科学家……每一朵花都寄托着孩子们的一种渴望。让我们走进这座大花园,与孩子们共同欣赏。
——读《唐宋诗选》有感
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高一(4)班 王梓航
新学期伊始,语文老师让我主持一场诗词交流会。为了准备主持词,我再次翻开那本熟悉的《唐宋诗选》,回到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这次,我被一首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歌深深吸引,它们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回了心灵的宁静。
手捧一盏香茗,在氤氲的茶香与书香中,我不知不觉沉浸在古人描绘的自然风光中。王维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为引,将我们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每一缕风都携带着杏花香,每一声鸟鸣都是生命的欢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继续读,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绿树成荫的村庄,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布局。在这里,人们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友情与亲情如同那青山绿水一般,历久弥新。
而范成大则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为境,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田园的美景。金黄的梅子、肥硕的杏子挂满枝头,与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然而,随着日长人稀,篱笆旁只剩下蜻蜓与蝴蝶的轻盈飞舞,这份宁静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与自由。
我越读越喜欢这三首诗。它们都描绘了一个宁静致远、和谐美好的田园世界。它们不仅是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颂歌,更是对现代人心灵深处那份对自然与宁静深切渴望的回应。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走进这诗意田园之中,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让心灵得到休憩与滋养。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我们应当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并把古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