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医院
北京日报小苗

2024-10-19 07:53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在梦幻花园,开满了美丽的故事之花,那是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美好的愿望和生动的文字精心栽培出来的。保护自然、找到好朋友、成为科学家……每一朵花都寄托着孩子们的一种渴望。让我们走进这座大花园,与孩子们共同欣赏。

 

北京上庄学校六(3)班 姜禾

一天傍晚,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上,如同给大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海面平静而美丽。但是,海底的景象可就不那么平静了。

在海底小镇,各家各户都有动物跑出来,朝海底医院涌去。自从不久前海边的度假区开业后,海底医院的医生们就忙碌起来了。海龟、章鱼、海马、大鲨鱼,各种海洋生物把不大的医院挤得满满当当,医院里随处都能听到呻吟声和抱怨声。

海豚医生已经忙了一整天了,正想休息一会儿,突然,门开了。进来的是一只捂着肚子的海龟:“医生,今天我突然肚子痛,您快帮我看看吧!”海豚医生给海龟做了X光,发现海龟肚子里有一根吸管,经过一番折腾,吸管终于被取出来了。第二位病人是章鱼,章鱼说:“我这三根触手被塑料绳绑住了,怎么也解不开。”海豚医生一看,塑料绳都勒进肉里了。又是半天,绳子才被海豚医生解开。第三位是海马,它被塑料渔网紧紧裹住。第四位是大鲨鱼,它的胃里充满了各种塑料袋。

就这样,直到后半夜,医院才渐渐安静下来。筋疲力尽的海豚医生发现,导致动物们不舒服的东西都是塑料制品,它们来自于海边度假区人们乱扔的垃圾。海豚医生把这事情告知了海底小镇的居民们。于是,居民召开了一个会议,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才想出一个不得已的办法。

深夜,海洋生物们把捡到的所有塑料都堆到了海边沙滩上。第二天,度假区的人们起床一看,海边有一座一座的“小山”,再仔细一看,原来全是自己扔过的塑料制品。人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多过分。

于是,度假区的管理者和居民成立了志愿者巡查小队,不仅及时清理塑料垃圾,还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处罚和教育。就这样,海滨度假区慢慢变成了海洋环境保护区。从这以后,海底小镇的居民又过上了没有塑料污染的幸福生活,海豚医生也终于可以不加班了。

找自己的朋友。飞啊飞,瞌睡虫们一只接一只都找到了朋友。只有一只瞌睡虫一直没有找到好朋友,它心里非常着急。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