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07:53
编者的话
在梦幻花园,开满了美丽的故事之花,那是孩子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美好的愿望和生动的文字精心栽培出来的。保护自然、找到好朋友、成为科学家……每一朵花都寄托着孩子们的一种渴望。让我们走进这座大花园,与孩子们共同欣赏。
十一学校初二A-25-1班 易甫熙
在那个距今远得难以想象的时代,太阳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人类依靠发明出的一个模拟恒星引力的高强度磁场维持着太阳系的正常运转。但这个磁场并不能产生太阳那种光芒,于是,经过数千年的时光流转,人类在黑暗中生活,眼睛逐渐退化,想要看见世界,只能依赖每月提供一次的虚拟世界眼镜,通过它们,人们能够短暂地重温过去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项活动,被人们称作“追光”。
一些老人和孩子十分热衷于这项活动。他们谈论着光的真实性,想象着沐浴在阳光下的生活。而科学家们始终未曾放弃追回光明的希望,他们努力寻找着新的光源。无数人投身于各种实验和探索,试图找回失去的光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于,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了!这种技术将涡虫可再生组织细胞的基因巧妙地和人类基因融合,赋予了人们看见更广泛光谱的能力,让人们可以看到电磁波。
这项技术首先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进行试验,展现出了惊人的效果。接受过基因编辑的人能够重新看见世界,而且看得更加清晰、多彩。消息如同晨曦的光芒迅速传遍整个社会,人们从黑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人类“追光”的故事,一个关于奋斗与探索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故事。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