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1:10
编者的话
从粗犷豪迈的西北沙漠到丹桂飘香的烟雨江南,祖国的锦绣河山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领略到自然与人文之美。他们在旅行中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附中初三(18)班 李佳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的桂花留在了白居易的《忆江南》里,也留在了我的心里。
“十一”假期我第二次来到杭州。第一次来是七八年前了,那时还是个懵懂的小孩,除了吃和玩,哪曾关心过美景。我尽力去回想那次经历,却只有模糊的记忆。刚走出火车站,便闻得空气中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气,深吸一口还带着甜味。这味道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来。
开车来到梅家坞,步行前往茶山中的民宿。行于茶田中,满眼葱绿,细雨如丝,空气微凉。空气中飘着茶香,其中又含着那甜甜的味道。茶田边上有一排树,绿叶间露出或白或黄的颜色,香气就是从那边传来的。
不及细看,经营民宿的姐姐已经迎过来。随她进了院子,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如绿伞般撑开,一朵朵浅黄的小花在绿叶间若隐若现。“这是什么花啊?”我不禁问道。“这是桂花。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早来或晚来一周都看不到花。”原来那甜香就是桂花香啊!
站在民宿二楼阳台,有桂花点缀着的枝丫伸进来,我伸出手,触摸那柔软的花瓣,接住一朵桂花端详,它小巧可爱,四片花瓣如米粒般大小,中间是淡黄色的花蕊;有些半开的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一蓬蓬、一团团藏于绿叶间。如此娇小的花,却散发着浓郁悠长的香气。
一阵风过,片片花飞落肩头,刹那间,我的记忆被唤醒了。七年前,杭州城外,农家院中,一棵老桂树静静立在庭院一角,枝头挂满一簇簇黄色的桂花。秋风吹过,带来一阵金色的花雨。“下花雨啦!这雨都是香的!”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那树下奔跑着,笑着,叫着,任花瓣撒落在我们的头上、肩上,我们的笑声仿佛也带着香气。
我端详着手中的桂花,沉浸在美丽而芬芳的记忆中。又闻江南桂花香,当年的伙伴啊!你们如今又在何方?
指导教师 游思源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