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08:26
编者的话
外国孩子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讲好北京故事,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北京出版集团联合多家单位自2023年起推出了《我爱北京》全球青少年征文活动。在每年收到的数以万计的作品中,很多是来自海外青少年的佳作。本期小苗精选《我爱北京——2024全球青少年征文优秀作品集》中部分外国孩子的文章(翻译后)和绘画,一起来看看“洋娃娃”在北京览名胜、赏美景、享美食、品民俗的故事吧。
[澳大利亚]张盛童 7岁 韦斯利学院
我在澳大利亚长大,总是听家人讲关于北京的故事,但从未亲身经历过。2023年底,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前往北京,这次旅行让我终生难忘。
这次旅行中最令人兴奋的是第一次看到雪。当我走出机场,看到覆盖着城市的白色蓬松的雪时,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在雪地里奔跑、打雪仗、堆雪人。这是一段我将永远珍藏的美妙经历。
尽管天气寒冷,我们还是参观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最精彩的一站是天坛,古老的建筑和广阔的花园令人叹为观止。漫步在天坛的园区里,我感受到了中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另一个难忘的景点是北京动物园。我看到了大熊猫,非常激动。爸爸告诉我,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们外表可爱温顺,实际上非常强壮,能够保护自己,就像友善、强大的中国人民。看着大熊猫啃竹子和玩耍,令人愉悦,让我更加相信中国为保护这些美丽动物所做的努力。
我第一次体验了中国的高铁。看着速度从20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300公里每小时,感觉非常刺激。然而,就在我以为不能更快时,速度竟然增加到了342公里每小时。最让我惊讶的是,列车内部非常安静,感觉不到我们在移动。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奶奶得知我是在澳大利亚长大后,耐心地告诉我,中国的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价格实惠。她每周都要从北京坐高铁到天津去看望儿子,我们聊得非常愉快。
我们还参观了北京的一些现代建筑。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令人惊叹。这些建筑如此酷,让我对它们的设计和规模感到敬畏。它们完美地展示了北京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
尽管我的中文水平有限,但我尽量多说普通话。我发现人们很有耐心,并且给予了我鼓励,这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到旅行结束时,我学到了很多新词汇和短语,感到与中华文化瑰宝的联系更为紧密。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我爱北京,爱它悠久的历史和充满活力的文化,爱它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熊猫,爱它现代的便利设施和先进成就。我期待着进一步了解北京,再来北京。
《京腔京韵》 [文莱] Nuneyana BintiWasli 14岁 圣约翰学校
北京日报《小苗》近期征文主题: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
来稿请以word电子文档投至xiaomiaozhouka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征文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刊发和联系。
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小苗》周刊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欢迎大家来稿。
《小苗》编辑组
2024年7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喜欢朗诵的小作者还可以将自己见报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