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茶
北京日报小苗

2024-11-16 09:54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茶”字拆开来看,就是“人在草木间”。的确,每一片茶叶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云南的普洱、湖南的擂茶、老北京的大碗茶……孩子们品尝着各地的香茶,体验着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这草木间的精华让孩子们获得了哪些感悟?一起来看看吧。


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初三(1)班 严朝珺

因为故乡湖南的菜常是辣的,大概为了解辣消食、中和脾胃,家乡诞生了不一般的茶。这茶不像北京人泡的那种,只有茶叶配开水,晾凉就是凉茶;也不是云南人用花儿和茶叶所制出的花茶。故乡的茶既保留了茶的灵魂,又添加了各种吃食,用碗盛出香气四溢。

夏日里常喝的是擂茶。顾名思义,“擂”指的是制茶的过程——敲打和研磨。记得小时候,夏天的下午,我搬了小板凳坐在外婆旁边,看外婆擂擂茶。她往擂钵里放些干茶叶,用一根一人多高的大木头不停地捣,擂出茶叶的清香。然后,依次加入剥好的花生仁、白芝麻等,继续捣,直到所有材料都碎成糊糊为止。这时候再加入热水,各种香味扑鼻而来,那是记忆里夏天的味道。听说有的人家还会加入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不过我并不喜欢它的味道,外婆也从未加过这个。

冬天常喝的是另一种茶。叔叔阿姨们打麻将的时候,外婆总会端来一个小铁盘,上面用许多小杯子盛着茶。外婆一杯杯地把它们分到各人手中,给到我的时候还要嘱咐一句“小心烫”。杯里常常是泡发的晒干了的玉米和黄豆,喝完茶水,照例要把杯中的每粒玉米和黄豆都吃掉。那黄豆又硬又脆,嚼起来喷香;玉米轻咬一下就会喷出甜甜的水。几桌子人围在火炉旁,湿冷的南方冬日也温暖了。

上次回老家还是半年以前,不知道下次回老家,还能不能喝到外婆调制的故乡茶。

指导教师 宋琳玉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