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北京非遗丨传统书法:推陈出新 焕彩古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7 08:15 语音播报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世人对书法艺术形式最普遍的评价。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源泉,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再到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书法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了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表达。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继承和创新始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题。2008年,“中国书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注和喜爱中国传统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在北京中轴线附近,隐匿着一家书法工作室——庄培森书法艺术工作室。这家工作室的主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传承人庄培森老师。

庄培森老师练习书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突尼斯共和国的留学生琳琅满怀好奇心来到庄培森书法工作室,参观完工作室后赞叹道:“老师写的字太苍劲有力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笔若游龙吗!”她对传统书法的文化与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庄培森老师热情地向琳琅展示中国传统书法历史长河里别具一格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在琳琅的恳切求教下,庄培森老师耐心地向她讲解“福”字的寓意,并邀请琳琅与他一同书写“福”字。在庄培森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琳琅一笔一划写下人生中的第一个“福”字。“今天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千年魅力,我也要好好练习书法,和我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大家都能爱上这门艺术!”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琳琅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还想要积极地传播这门艺术。

庄培森老师作品:《五福(临门)》

在与庄培森老师的深入交流后,琳琅了解到庄老师受家庭的熏陶,自幼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伯驹老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书法史更深入的了解,庄老师对书法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取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为宗,并在沈鹏,刘炳森,张荣庆等诸位先生的教导下,采众家之长,形成了“庄而逍遥,自然为美”的书法学术理念。

书法的学习并非一日之功,这无疑是个苦差事。庄培森老师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也会遇到一些瓶颈,幸运的是,庄老师得到了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在不断的请教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沈鹏先生的变化,张荣庆先生的章法,刘炳森先生的庄重等等,都可以让我有一些新的突破。”庄老师说道。

除此之外,庄培森老师还谈到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仅仅练习书法是不够的,对于其它领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书法的笔墨浓淡与诗词的平仄韵律是相通的,同时书法与音乐也是相通的,书法也被称为无声的音乐,在其它领域的学习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庄培森老师如是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培森老师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不仅在国内声名鹊起,作品还多次参加海外大型展览并获奖,在传统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庄培森老师书法作品:《七律·题“庄而逍遥,自然为美”学术理念》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庄培森老师深知传承的不易,积极地进行书法的普及工作,不仅在一些中小学和大学的课堂上进行书法讲解,还参与了对书法教师的培训,让传统书法能更好地进入校园。

除了传统书法的普及,庄培森老师提到在2014年举行了“培森庄苑收徒雅集”,其书法主攻“二王”一系,庄培森老师谈及此道“收徒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完全以老师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传统书法的发展凿实基础。”

“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确实给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带来了挑战,传统书法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从先前的实用性转变为如今的艺术性。”庄培森老师坦言,但他依然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有信心。

他表示,希望在未来,传统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可以在民族内部传承下来,在未来还应不断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发展,走出国门,让中国的传统书法在世界民族之林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轴线上的国际范儿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