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爱你
北京日报小苗

2025-03-09 07:57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在孩子眼中,每一位妈妈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有的温柔似水,有的睿智幽默,有的不善表达却无微不至,还有的爱美又拥有童心。昨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起来看看孩子是如何对妈妈表达爱意的吧。


家有暖妈

北京市文汇中学初一(14)班 王靖卓

冬日的早上,我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睡眼惺松地走出房门,客厅暖黄的灯光将我包围。空气中氤氲着面条的香味,“你这几天肠胃不好,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面条……”妈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从厨房走了出来。我忙吃了一口面条,热乎乎的,暖胃,更暖心。

“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黄瓜炒鸡蛋,社交软件上的炒菜视频我都看了好几遍了,您就等着品尝美味吧!”妈妈生日那天,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同意我用厨艺表达对她的祝福。“黄瓜条我来帮你切吧,我怕你把自己的手指头做成一道菜了!”“不用,我能行!”“那——好吧。”妈妈同意了,人却一直站在旁边。我笨拙地切着菜,却能感受到她目光紧紧盯在我切菜的手和锋利的刀上,似乎比我还紧张。

终于切完了,看着那一片片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黄瓜,我很窘。妈妈却如释重负:“不错不错!安全完工!比妈妈第一次切菜强多了!”妈妈这是不惜“自黑”来鼓励我啊!我感激地看了看她,重拾信心,开火,倒油。看着油在高温的锅里冒出小白泡,我胆怯起来,不敢把菜倒进油锅。这时,妈妈把火关小,温暖的手握住了我端菜盘的手,似乎将一种神奇的力量传导到了我手上:“把菜轻轻倒下去,以防热油溅出来……”一股暖流流过心田,如阳光般温暖,如清泉般柔和。我镇定下来,因为我知道,有她的保护,我永远不会受伤。

我把长短不一的黄瓜条倒进锅里,用锅铲翻炒起来。终于,起菜、出锅!虽然在我看来这道菜“色”“香”“味”都不在线,但妈妈却给了高度赞扬:“咱这菜颜值虽然差点儿,但你第一次做菜,就能把菜炒得这么入味,很有五星级大厨的天分!”她的花式夸奖,让我的小尾巴翘上了天。这一刻,她的眼眸是如此明亮。

家有暖妈,我是多么幸运和幸福!

指导教师 闻雅芳


爱你在心口难开

顺义一中初三(1)班 柴羽潼

妈妈生于水乡,做得一手苏菜,可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并不习惯妈妈饭菜中甜腻的味道。有那么一段时期,我觉得妈妈做的饭简直难以下咽,总想着如何才能趁她不注意把饭菜倒进垃圾桶。

比起饭菜的不合口味,真正让我在吃饭时感到如坐针毡的是妈妈的训话。每次一吃饭,她总会围绕着各种与学习有关的话题问个不停,并拿我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她经常眉头紧蹙,脸上写满恨铁不成钢的急切,用失望的语气说:“别人每次考试都有进步,你的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呢?你的心思到底用在哪里了?”每到这时,我只能赶紧端正坐姿、低下头,一边扶好碗,一边把脸埋进碗里,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用沉默应对她的“审讯”。如果我反驳,又会迎来新一轮“审讯”。那一刻,饭菜在口中如同嚼蜡,一顿饭过去,我甚至记不起自己究竟吃了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渴望逃离这令人压抑的饭桌。上初三以后,我几乎每天都以学习任务繁重为借口,把饭菜端进书房,敷衍地吃上几口后再偷偷倒掉。但体重不会陪我演戏,我因长期不好好吃饭而导致体重下降,终于被妈妈察觉出了异样。

从那以后,妈妈尝试着学做北方饭菜,也不在吃饭时批评我了。但我还是不想跟她一起吃饭。后来,妈妈在我学习时悄悄走进来,匆匆放下一个盘子,盘子里有时是剥了皮、去了核的水果,有时是买来的糕点。她什么也不说,放下盘子就离开。那天,她又来送糕点,放下盘子的时候缓缓开口道:“宝贝,最近辛苦了,没吃饱就加点餐吧。”

那时,我正戴着耳机聚精会神地做题,妈妈的话让我心里泛起一阵涟漪,但我假装没听见,继续埋头做题。她似乎还有话要说,最终却只是叹了口气,轻轻走出了书房。

后来,外婆告诉我,我不在的时候,妈妈总是一个人对着空盘子唉声叹气。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她的爱,藏在她亲手做的每一顿饭里,藏在夜晚悄悄送来的加餐里,也藏在她的批评里。而我又何尝不爱她呢?只是,一个少年的委屈、叛逆和倔强,让我选择用沉默包裹住内心深处的爱。她不知道,其实我每天做题时只戴一只耳机,我多么希望她哪天送加餐时能跟我多说上几句话,但不善言辞的她却像我一样选择了沉默。

但这份爱,从未因诸多误会与沉默而消失,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深沉。我明白,妈妈对我的爱始终如一。相信不久的一天,我一定会鼓起勇气说出那句迟到的“妈妈,我爱你!”

指导教师 赵晓霞


你是我的天使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一(23)班 田泊苒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但我想说,妈妈是我的天使。

天下的妈妈们都爱美,我的妈妈要加个“更”字。“你妈妈年轻时呀,美得像个天仙。”爸爸每次说出这句话时,脸上都有一种藏不住的骄傲。现在的妈妈,虽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每次出门前花费大量时间配搭衣服和化妆,但依旧会擦上素颜霜,涂上口红。妈妈的每个包里都有口红和护手霜,家中两辆车里也都有她的口红和护手霜。并非岁月从不败美人,只是美人心中总有美。

我的美人妈妈有一个让家人时常谈起的笑料故事,那就是一个人做一顿饺子用了13个小时。据爸爸说,他们刚结婚不久的一天,爸爸出差了,爷爷奶奶给妈妈打电话说第二天要到我家吃晚饭。妈妈一个人心血来潮想表现一下,第二天早上九点出门买菜,回来洗菜、切菜、和面、拌馅儿、擀饺子皮。下午爷爷奶奶到家,晚餐前多次提出帮忙,妈妈都特别自信地说:“不用!您二老休息,我一个人可以!”结果那顿饺子爷爷奶奶晚上十点才吃上,虽然有破了皮的饺子,但两位老人都夸奖说好吃。爸爸每次都笑着说:“那哪儿是好吃,分明是你爷爷奶奶饿得太久了。”明明是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美人,却妄想独自一个人创造奇迹,这就是我的妈妈。

在我眼中,妈妈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孩子爱玩,她更爱玩。那年网上流行去看南四环外的油菜花,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一家人出发了。妈妈站在油菜花田中,身着连衣裙,微风吹着她的长发,妹妹在她身边捉蝴蝶,她们俩简直美上了天。爸爸和我给她们一通拍照,拍完我俩正在欣赏我们的得意之作,一回头妈妈和妹妹没影了。爸爸正要给妈妈打电话,发现妈妈的手机在我手里,只好给妹妹的电话手表打电话,就听到那头妈妈的声音:“我们在玩捉迷藏,已经藏好了,来找我们吧。”我和爸爸相视一看,一脸无语。我只好问:“我的好妈妈,你们在哪片呀?”“你猜!你猜!你猜猜!”没办法,我和爸爸只好在偌大的花海中找呀找,最后爸爸忍不住打电话说:“你们出来吧,我们认输了行不行呀?”“好呀,你们看路边。”我和爸爸一回头,发现妈妈和妹妹坐在沙滩椅上,边吃冰激凌边笑。

妈妈爱我们,也爱她自己。她就像天真无邪的天使,我非常非常地爱她。

指导教师 刘慧敏


“妈妈,你一定行!”

北京市京源学校初一(4)班 温士琳

在妈妈整洁干净的办公桌上,一张泛黄的纸条格外显眼。凑近瞧瞧,上面用稚嫩的字迹整整齐齐地写着六个字:“妈妈,你一定行!”想知道这张纸条的来历吗?我讲给你听。

时间倒回几年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许多公司濒临破产,妈妈的公司也因疫情影响而裁员。很不幸,妈妈被公司裁掉了,失去了收入来源。在一次次把简历递出又被婉拒后,妈妈终于被幸运女神眷顾,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新工作。喜悦包裹着她,可紧张与不自信悄悄爬上她的心头,入职前一天晚上,她失眠了。我看出了她矛盾的心情,便用稚嫩的字迹写下了激励她的那六个字,悄悄夹在了她的笔记本电脑中。这张纸条饱含着我对妈妈深深的爱。

妈妈回忆说,第二天,她来到新公司上班,身处陌生的环境,整理完桌面,“啪”的一声打开笔记本电脑时,纸条悄然飘落到桌上。她看到这张纸条时,一下子把头埋得很低很低,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泪流满面的样子。

那天妈妈下班回家,紧紧地拥抱了我很长时间。她说,这张纸条慰藉了她紧张的心情,带给她无尽的自信。她心中无比庆幸拥有一个如此爱她的女儿。

后来,这张小纸条就被她留在了办公桌上,在她受挫、情绪低落时给予她鼓励和温暖。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可亲人之间的爱是永恒的。我的爱,将一直守护在妈妈身边,陪伴她到永远。

指导教师 宋钰

我的“开心果”妈妈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初一(2)班 孟诗晗

长长的黑发下一双明亮的眼睛,眨呀眨的,仿佛会说话似的。高高的鼻子下面镶嵌着樱桃小嘴,说起话来经常逗得我捧腹大笑,她,就是我的“开心果”妈妈。

以前,我是一条“小懒虫”,夜里像只猫头鹰,白天日上三竿都爬不起来。妈妈为了帮我改掉这个坏毛病,每天晚上早早催我上床,听她用轻柔甜美的声音给我读故事。我闭着眼睛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早上我睡眼矇眬不愿起床,妈妈就会走到床边给我讲笑话。我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这一笑,就再也睡不着了,只得痛痛快快地起床了。就这样,每天晚上,我早早地躺在床上等着听美妙的故事,早上也伴随着笑声早早地起床,再也不迟到了。妈妈的爱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坏毛病。

在遇到困难时,妈妈也总有办法让我破涕为笑。有一次,我摔跤了,膝盖流了很多血,疼痛让我瞬间哇哇大哭。妈妈赶忙拿来医药箱,一边给我抹药,一边安慰我。见我还是一直哭,她忽然换了语气,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快看,这个伤口形状怎么这么搞笑,真像一个大嘴巴呀!”我一听,也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伤口,于是,赶紧抹干眼泪观察自己的伤口,嘿,还真的像咧着嘴笑的大嘴巴。妈妈说,咱们来用笑容模仿一下你的伤口,说着,便冲我笑了,我也照着伤口的弧度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开心果”妈妈,听,她在厨房一边唱歌一边做饭呢!我望着她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想:谢谢你,我的“开心果”妈妈,总是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我真的很爱你!

指导教师 房佳

 

近期征稿主题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1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小苗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