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友说|一张票根如何让北京商圈 “不打烊”?
北京网友说 | 记者 羽思

2025-05-07 15:32 语音播报

时事

凌晨的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霓虹灯将大学生王悦手中的演唱会票根染成彩色。这张普通纸片不仅为她兑换了一杯深夜特调饮品,还意外解锁了酒店折扣。

此时距演出结束已过去3小时,但商圈内依然人声鼎沸——这不仅是年轻人的狂欢现场,更是城市消费动能转化的缩影。

华熙LIVE场馆演出

2025年的北京“五一”假期,音乐节与演唱会的轰鸣声,已从单纯的娱乐符号演变为撬动城市经济的超级杠杆,而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政策、业态与城市治理智慧的深度耦合。

五一假期期间,北京营业性演出达1664场。延庆世园公园的超级草莓音乐节首日吸引3万游客冒雨赴约,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100%,三天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昌平区的“一张票根玩转昌平”计划更将音乐节门票转化为区域消费通行证,联动90余家文旅资源,实现综合收入超6593万元。

天津游客张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原本计划当天往返的她,被音乐节周边的市集和露营活动吸引,最终在帐篷酒店多住两晚。

这种“演出+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突破传统演艺经济的边界。音乐剧《基督山伯爵》推出的“假面舞会+四合院住宿”套餐,将三小时演出延伸为24小时文化漫游。来自成都的安小姐为此提前练习舞蹈:“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体验老北京文化的独特窗口。”

类似的时空延展效应,在三里屯酒吧街得到另一种诠释。这条著名的酒吧街,在2023年启动改造,如今已蜕变为融合咖啡、轻食、书店的慢行友好街区。

曾经的“过客经济”被重新设计:店主老赵根据演唱会散场时间调整灯光音乐,推出“安可特饮”,凌晨1点到3点店内依旧热闹。“我们成了演艺经济的‘安可环节’。”他感慨道。这种转变并非孤例,朝阳区通过慢行系统将三里屯与CBD、蓝色港湾等商圈串联,形成千亿级消费集聚区。

变革的背后,是政策设计者与城市治理智慧的深度协同。《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明确对大型演出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提供场地改造补贴。

“基督山伯爵”的假面舞会现场

制度创新带来显著成效。2025年一季度北京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20.9%,大型演出场次增长57.1%,“演艺+”相关消费占比突破40%。当国家大剧院推出“歌剧+文创”,当开心麻花打造“沉浸式喜剧+餐饮”,不同形态的融合模式正在串联城市节点。

更深层的价值跃迁,发生在城市文化基因的重构中。在慕田峪长城星空影院,《雄狮少年》的放映让中外游客共同仰望文明星空;在798 艺术区,“巴黎圣母院VR展”让哥特式拱顶触手可及。这些场景标志着北京文旅的深层转向:从“地理目的地”向“文化价值输出地”跃迁。

5月4日,游客在798艺术区内游览

数据佐证着这种升级:五一期间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消费11.3亿元,同比增长48%。当欧美游客在非遗市集制作景泰蓝,当“中国礼物”专柜的汉服配饰成为爆款,传统文化符号正通过设计转化为全球时尚语汇。

当华熙LIVE的深夜食堂持续营业至凌晨2点,当昌平的票根兑换小程序整合文旅资源,北京正在书写“流量即动能”的新范式。

慕田峪长城

这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升级,更是城市治理智慧与文化底蕴的深度契合。

正如三里屯酒吧街的烟火气与演唱会散场的年轻身影在此交汇,这座城市正以文化为纽带,向世界证明: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不在于简单的货品集散,而在于能否成为全球生活方式的策源地。

北京网友说

编辑:康琪雪

打开APP阅读全文